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行业资讯> 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

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我们已经迎来了2023年明媚的三月。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关键一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正在提振发展信心的进程中起好步开好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我们已经迎来了2023年明媚的三月。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关键一年,我国混凝土水泥制品行业正在提振发展信心的进程中起好步开好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 2025 年和 2035 年两阶段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6个方面对实现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等目标进行了细化。学习《纲要》,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今年混凝土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2日-4日,2023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和中国混凝土展将在南京隆重举行,这些都是推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设质量强国,混凝土产业使命光荣。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五个重要维度。

一、绿色、低碳、环保是方向。高耐久高性能可循环可再生是高质量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重要特征

 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文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纲要》特别强调我国将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对建筑材料质量水平提升作出一系列部署。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远期需求空间下降、消费品质需求提升的大背景下,也将进一步开启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创新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智制造型转变、从低值普通产品向高值性能产品转变的历程。

绿色建材被定义为“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本质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住建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把高性能建材作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双碳”目标下,高性能是对绿色建材概念的发展,再生利用是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要求。高耐久高性能可循环可再生成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绿色低碳的显著特征。

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等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混凝土产业的绿色低碳使命。众所周知,混凝土产业具有宝贵的利废属性,是我国“吃”废“吞”渣的扛鼎产业,即混凝土是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最大承接产业之一。中国是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产出大国,在多年消解固体废弃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混凝土产业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排头兵之一,混凝土行业在利废方面的产业地位与功效毋庸置疑。

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是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就要力争做到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已经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如创新发展生态混凝土,构筑绿色生态。目前已建立植生混凝土材料与植物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水系修复、荒漠与沙漠绿化的应用。再如促进UHPC材料创新持续发展,重点在三个方面:UHPC材料体系的开发、成型工艺与装备和质量控制。几年来,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市政桥梁、公路、道路、机场、水工和建筑等工程中。UHPC在国家重点工程中所呈现出的蓬勃生产力,使市场对其充满期待。相关方面已制定了多部UHPC标准,规定了UHPC的原材料及试验方法,使UHPC产品质量控制有据可依。通过建立系统的UHPC生产和应用技术标准规范文件,确保UHPC工程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且经济合理。还有轻集料混凝土超高层泵送性能研究及其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的创新,实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在建材领域的高性能化应用。超高层泵送混凝土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泵送距离长、压力高的特点以及工程特性,实现了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控制、超高泵送性能控制、超高混凝土配套外加剂关键材料的突破;基于多场景应用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成套技术面向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其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工艺的研究;基于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形成了高抛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顶升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自密实清水混凝土、超高层泵送自密实混凝土以及低碳自密实混凝土等系列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成套技术等都具有宝藏般的潜力。

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突破性理论技术研究领域,一批拥有巨大“低碳”绿色禀赋的创新技术正在突破的前夜:低钙硅酸盐胶凝材料、硅酸盐熟料水化碳化胶凝机制、硫酸盐水泥混凝土材料体系、轻骨料的设计和制备理论、按指定性能设计制备UHPC、UHPC专用均化与成型设备、自防护混凝土的理论构建等前景可观。

三、打造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混凝土品牌是目标

加快品牌建设是质量强国的应有之义。《纲要》提出的品牌目标是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企业争创品牌、大众信赖品牌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品牌的核心与灵魂是信用。混凝土信用建设需要取得更大的进展。从2022年开始,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牵头,业内龙头企业携手担纲共建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扬帆启航。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是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都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工作。换言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成熟稳健发展的必备赛道。我们必须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窗口期”,带动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关注和参与到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经过协会与部分大型企业的共同努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初显。在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感召下,协会编制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部署。按照行业信用评价总体方案的要求,首先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的预拌混凝土领域作为试点,并由协会发起成立预拌混凝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委员会”,组建信用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工作委员会”研究和推动预拌混凝土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负责评价结果的宣传、运用和推广工作。 

四、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是赋能。数字化是混凝土产业重塑业态的关键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蓝图的经纬线。

《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数字化进程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数字化也在与时代同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发布,都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加快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混凝土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引导。在数字化经济发展浪潮下, 混凝土行业聚焦行业物流信息不对称、产业协同性差、金融支持乏力、制造模式落后等共性问题,以制造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模式,以应用创新生态构建为主要目的,以此推动的新业态智能混凝土搅拌站正在崛起。我们已经看到集成了智慧物流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无人值守地磅系统、骨料自动取样系统、细骨料智能检测系统、粉料入仓集成系统、混凝土抗压强度智能检测系统等诸多混凝土行业的智能化产品,实现了原材料入场无人值守称重取样、生产指令智能调度、智慧物流配送及混凝土出场留样、试压等多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同时通过数字工厂三维大屏,可以清晰看到厂区三维场景展示、材料数据、生产实况及相关质量检测数据等,通过可视化、数字化技术,实现混凝土设备实时数据、生产运营管理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的数字化集成,智慧运营中心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全面掌握混凝土工厂的运行情况。

数字化正在赋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生产模式、决策模式发生着深刻变革。同时促进行业生产制造实现标准化、数控化、智能化、无人化;服务型制造走向高效率、定制化、柔性化、贴身化。

五、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更加完备,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是保障。落实混凝土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将成为突破口。

《纲要》将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且单独列章。《纲要》提出了诸多举措,包括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要求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建立装配式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可能成为混凝土质量再提升的突破口。

《纲要》强调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更趋完备,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标准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结合行业特点,确立了以管理体系为基础、技术体系为支撑、工作体系为保障的行业标准化体系基础架构。在绿色低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等行业共性比较突出的、政府关注并管理性比较强的领域,牵头制订政府主导标准;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应用领域,优先制订先进的、快速响应的团体标准,引领和规范行业创新发展。协会制定并发布《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标准工作管理规定》,明确CCPA团体标准的先进性、合规性、先行性、引领性和开放性五大制定原则。组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标准化委员会,构建高层次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和资源共享平台。五年来,协会牵头制定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能耗限额等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牵头制定修订安全生产规范、绿色工厂评价、工艺技术规程等6项行业标准;立项103项、发布38项填补空白和引领性的CCPA团体标准,其中UHPC形成了试验方法、材料制造和工程应用的体系标准;开展9期标准化创新与宣贯公益系列讲座活动,加快推动标准应用。经过五年多的创新发展,协会服务政府主导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影响力不断提高。CCPA团体标准在受到行业和社会广泛重视的同时,更得到了政府部门采信和认可,累计有7项CCPA团体标准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CCPA团体标准正在为技术创新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路径指引,引导和推动了行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资讯编辑:菅文璐 021-26096691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