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行业资讯> 王诚履职一年,海螺集团歼30战略落地成型

王诚履职一年,海螺集团歼30战略落地成型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5月16日,海螺集团消息:安徽省委决定,杨军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提名任董事长,免去王诚同志的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另有任用。王诚董事长自2021年4月初上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

5月16日,海螺集团消息:安徽省委决定,杨军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提名任董事长,免去王诚同志的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另有任用。

王诚董事长自2021年4月初上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距今恰一年有余。王诚上任之初,恰逢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兴起,海螺集团也推出“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紧密围绕低碳零碳捕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等方面聚焦发力。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把产业链做强做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永续发展。

“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即:“一体”以工业互联网工业大脑为主体,“两翼”以低碳零碳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为攻坚方向,“双发”以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为两台发动机,“三轮”落地数字产业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公司、碳科技公司。

在王诚上任之后,从他的行程也能看出大多都与“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息息相关。在他的带领下,海螺新蓝图徐徐展开。

做强水泥,搭建全产业链体系

水泥行业正在迎来一轮新的行业周期,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海螺水泥不仅通过兼并重组等做大做强水泥主业,也通过产业园的建设拓展全产业链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王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海螺将把握有利时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进一步做大水泥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增强抗风险能力。据了解,海螺举牌亚泰集团、收购鸿丰水泥51%股权、收购奈曼旗宏基水泥80%股权、投资重庆多吉再生资源公司...正是王诚在海螺任职期间的一系列举措。

与此同时,海螺也在拓展产业链。“十四五”期间海螺集团将把水泥主业的投资向下游进行转移,全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加快骨料、商砼等终端市场的错峰生产平稳有序、顺利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王诚上任之后,海螺在投建绿色建材产业园方面深耕布局,遍布7个省市,投资总额拟达700多亿元。这些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大多数包含了水泥熟料、机制砂、装配式建筑、干混砂浆混凝土等。

此外,去年12月,海螺水泥还与中建西部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股票认购协议。海螺水泥以约17.60亿元认购金额持有中建西部建设16.30%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海螺水泥表示,此次认购是为贯彻落实其余“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水泥主业实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

对于为何要做长产业链,王诚曾表示,海螺开拓延伸产业链领域,不仅仅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更是一种着眼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从水泥到砂石骨料,直到最终端的装配式建筑,必须秉持着海螺在产品质量方面全程高水准的要求。

布局新能源,做水泥低碳事业领军者

在今年两会期间王诚建言,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行业耗能大,对于清洁能源有较大需求,亟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积极布局光伏、风力、生物质燃料等新能源体系,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去年以来,海螺在光伏发电领域持续发力。2021年,海螺集团完成了海螺新能源的战略收购,并拓展了储能系统的技术开发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同年11月,收购河南中恒美70%股权,该企业经营范围含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12月初,海螺与安徽凤阳县政府签约“光伏绿色产业园”项目。

今年3月初,海螺集团宣城BIPV光伏建材项目在集团总部正式签约,由海螺新能源、山东雅博科技、开盛集团、睿晖宣泓、华晟新能源五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合作开发。随后,海螺水泥发布公告,2022年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

除了光伏发电,海螺集团还在通过生物质燃料和协同处置两个方面对新能源进行探索,两者在降低能耗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2020年10月投产了国内首个水泥行业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后,今年2月中旬海螺对外表示拟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宣州区水东镇海螺水泥厂附近新建年产60万吨生物质制煤项目。

水泥窑协同处置方面,2021年,海螺水泥联合海螺创业和下属工厂所在地政府积极开展合作,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63条。海螺集团全年累计处理固废、危废约200万吨,生活垃圾约512万吨,减少煤耗超130万吨标准煤,成为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

今年3月30日,海螺所属企业海螺环保上市。据了解,海螺环保业务范围覆盖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签约项目超百个,签约规模达1300万吨/年、处置规模达500万吨/年,成为当之无愧的固废危废处置行业龙头。选择此时上市,将极大受益于当前碳减排的政策环境,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助力公司进一步深化公司在危废固废领域布局。

多方联合,共建绿色低碳体系

除了自身通过延伸全产业链,探索新能源等契合新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外,海螺集团还联合多方资源力量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对标“双碳”目标,为寻找碳减排途径,王诚履职一年内,密集拜访了上百位院士和专家,推进以“低碳、零碳、负碳”为目标的三碳科技研究院落地。聚焦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新型燃烧技术、清洁能源、能效提升改造、全流程智能工厂和碳捕集等技术领域,在源头控制、末端治理上寻求突破,积极占领技术制高点。

央企、国企携手并进。一年来,海螺集团与中国建材深化资源协同,探索在绿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上的深度合作。

2021年4月,重庆市政府与海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螺集团与中国建材股份合作共同打造万州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建材基地项目。7月,海螺水泥与中国建材私募基金管理(北京)及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资设立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重点服务于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璃基材料、膜材料、光电材料、晶体材料等新材料领域。

进入2022年,海螺、中国建材共同合作签署多个协议。3月7日,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与中国建材下属北方水泥、海南清源企业管理中心签署《盘锦海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协议》,拓展和规范东北地区外加剂市场;3月16日,蚌埠市人民政府与海螺集团、凯盛集团、丰原集团、雪郎生物合作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3月25日,中建材浚鑫科技又与安徽海螺新能源签约股权合作框架协议。

勇立变革潮头,打造高质量“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十四五”时期,工业互联网成为整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各生产要素的“集大成者”,引领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海螺还积极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互联网平台。

在“智能工厂”等前期经验基础上,海螺集团构建工业互联网的思路逐渐清晰。按照“先内后外”的步骤,分“两步走”:至2022年6月,初步建成面向水泥、型材两个产业的垂直型工联网平台;以低碳、节能和绿色材料为重点方向横向扩展,于2022年底建成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平台,孵化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更多要素之间互动耦合、形成生态,使数智技术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王诚表示,海螺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在智能化生产领域有较强优势,为海螺集团建设“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四五”海螺集团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安徽省国资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从自身水泥、建材行业做起,逐步为全国、全世界企业提供服务,打造高质量“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回顾一年多来,海螺的绿色足迹遍布全国。深耕安徽,成立三碳研究院,与一流高校打造联合实验室;走向上海,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建碳管理体系;携手中国建材集团等,伸向泛东北、部署中西部、融入长三角,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零碳示范园、光伏产业园多点布局......海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数字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绿色低碳转型是新时代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新担当。海螺集团作为行业领路者,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让“绿”成为产业升级的鲜明底色。


资讯编辑:菅文璐 021-26096691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