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行业资讯> 关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情况的报告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据百年建筑网获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和平关于建设江西国家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

据百年建筑网获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和平 关于建设江西国家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

  2021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呈现新气象。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家肯定,35项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快落地实施,景德镇转型发展、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与福建共同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公园省份。绿色发展“靖安模式”、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九江央地合作“共抓大保护”模式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新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保持全国第2,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中部第1,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5%,长江干流江西段和赣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标准,污染防治攻坚战终期考核评为优秀等次。成功举办“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鄱阳湖白鹤保护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江豚时隔40余年重返南昌主城区赣江江段,江豚的“微笑”成为江西靓丽新名片,赣鄱大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绿色低碳转型开启新路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推进,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率先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展现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3.2%、3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排位逐季前移、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实现完胜“十四五”开局年。

  一年来,重点推进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把握我省发展实际,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大体系”。一是全面建立工作推进体系。高规格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谋划40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专项方案,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二是着力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成立省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开展八大行业碳排放数据核查,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组建省碳中和研究中心,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加强储能、锂电、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节能降碳关键技术攻关。建立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45个、总投资536亿元。率先发行全国首单有色金属行业碳中和债、首批公交碳中和票据,45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建立“两高”项目管理清单,出台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意见,落实高耗能行业能效标准,“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势头有效遏制。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能耗指标统筹,全力保障优质重大项目用能。281家重点用能单位建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200余家重点企业完成节能诊断,省市县节能监察体系加快健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能耗双控实现序时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150万千瓦、占全口径装机46.3%,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达到510亿千瓦时。

  (二)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优化生态保护制度。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生态保护红线加快调整优化,“三区三线”完成第二轮试划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进新一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善自然资源储备保障机制。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局省联席会议机制,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是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制定新一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率先发布推行河湖长制地方标准,出台完善林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以五级河湖林长制为核心的全要素监管体系。出台全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行。三是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全面施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推进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和生态综合执法。首次开展全省生态文明先进表彰。四是创新生态司法制度。全面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属地与流域相结合的环资审判体系。全年查办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2423件,提起公诉2047件,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评为人民法院年度十大案件并入选最高法指导性案例。

  (三)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坚持全流域治理、全要素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和十大攻坚行动,141座非法码头整治基本完成,关闭退出化工企业89家,港口码头垃圾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河湖划界工作全面完成,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获国家肯定。启动实施省部共建江豚保护基地五年规划,我省成为长江流域唯一享有该政策的省份。长江经济带披露问题完成整改47个,我省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与三峡集团央地合作模式获国家推广。二是狠抓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等专项整治,全省PM2.5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中部地区最优。深入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完成117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累计建成污水管网2.1万公里。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3座、日处理能力2.85万吨,危废、医废年处置能力分别提高到59万吨、5.6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6.8%、95.1%。三是加强系统性生态修复。全面实施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04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81万亩、森林抚育584万亩。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专项行动,完成湿地综合治理5.7万亩、矿山生态修复5.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388平方公里。四是打造综合治理品牌。赣州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鹰潭获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九江长江“最美岸线”、赣江中游生态经济示范区、昌高速生态经济带等形成示范亮点,加快推进南昌城市滨湖地区、赣南山地丘陵地区、吉安千烟洲小流域等打造综合治理新模式。

  (四)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立足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制定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两山银行”运行管理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积极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资溪“两山银行”建设经验加快推行,中国南方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上线运行,在全国率先启动“湿地银行”试点。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3609亿元、同比增长39.5%,“古屋贷”“畜禽洁养贷”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二是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317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改造31.7万亩。创新推出“赣鄱正品”全域认证品牌,“两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3894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标准打造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林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宜春“生态+”大健康试点、上饶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32.9%、10.7%。三是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省航空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7.7%,制造规模居全国第3,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300亿元。大力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5%,新增绿色园区14家、绿色工厂40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20家,总数均居全国前列。上饶、永丰等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加快推进,制造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五)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成果共享。一是共建秀美城乡。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6000余个,整治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1万余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全国前列。吉安评为全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赣州、上饶分获中国十大“心仪之城”“秀美之城”。全面推行“五定包干”管护机制,安排补助资金13.9亿元、完成村组整治1万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1%。二是共享生态红利。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持续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连续6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下达流域补偿资金210.9亿元,积极推进第三轮东江流域跨省补偿。全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5100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2.4万人,安排补偿资金2.4亿元。三是共创绿色家园。成功举办“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2021江西森林旅游节”,连续两年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清洁家庭、绿色社区,持续开展“河小青”志愿活动,“绿宝碳汇”平台上线运行。6家单位获批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新增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4个,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持续27年开展“环保赣江行”活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监督检查,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省政协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林质林相等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有力推进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经济绿色转型压力加大。经济欠发达与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反弹风险仍然存在;污水直排、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问题时有发生;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仍需加快推进。三是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面临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关键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政策法规体系还有待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仍需加快探索创新;改革的系统集成和落地转化仍需下大力气抓紧抓实。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精准施策、切实推动解决。

  二、关于2022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深化之年。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奋力迈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主要目标是“一个保持一流、两个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一流,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3.1%,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5%以上,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面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节能降碳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构建系统完整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全社会生态意识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健全。

  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探索转型路径,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全面落实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出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方案,加强统计核算、财税价格、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撑,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项目。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稳妥有序开展重点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试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准确把握能耗双控政策要求,既强化硬性约束,紧盯能耗强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又加强统筹施策,全力保证优质项目用能需求。加强节能监察体系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全覆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展重点工业企业能效对标行动,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二)聚焦筑牢生态屏障,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生活垃圾、医废危废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行动,坚决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井冈山国家公园。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积极对接做好民主党派中央对口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

  (三)聚焦培育绿色动能,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和全国性生态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支持抚州、南昌、吉安等地开展GEP核算试点。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推广“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等新模式,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开展“强链争先”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康养旅游。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支持南昌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引领示范区。扎实推进制造业产业三年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物联江西”“智联江西”。支持宜春、赣州等打造国家级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鹰潭、新余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努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四)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出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总结推广。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三区三线”统筹划定落实。持续深化河湖林长制改革,建设幸福河湖。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动与长江中下游省市开展跨省生态补偿。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美丽江西建设规划,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加强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节能降碳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支持南昌、赣州、上饶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健全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体系,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西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全省人民心向往之的共同奋斗目标。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力“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西日报)


资讯编辑:姜钰 021-26093619
资讯监督:汤浛溟 021-26093670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