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行业资讯> 畅通大宗物资跨区域调配 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质量发展

畅通大宗物资跨区域调配 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近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乡改革发展动态》第20期发布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中指出,长江因水而兴、因航运而盛,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河,沿...

近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乡改革发展动态》第20期发布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中指出,长江因水而兴、因航运而盛,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河,沿长江通道集合了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内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质量发展入手,谋划长远发展格局,破解当前突出问题,对于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强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整体效率仍然不高:

一是大宗物资频繁跨区调运,有限运能浪费。受砂石远距离调配、北煤绕海进江运输、原材料向内陆生产基地输入和加工再输出等影响,长江干线煤、矿、砂运量持续攀升,2018年以砂石为主体的矿建材料运量达6.4亿吨,运量超过全国11条主要河流的自然输沙量之和。

二是运输方式缺乏综合统筹。三峡枢纽肠梗阻痛点影响全局。2018年三峡枢纽船舶平均待闸时间超过100小时,水运单一方式承载压力过大,综合交通设施布局缺乏系统应对。

三是枢纽组织有待完善。物流成本高,在运输上主要是转换环节成本高,“最后一公里”等问题突出,比如上海港铁路集疏运份额不足0.1%,洋山、外高桥等港区至今没有接入铁路。

对此,《建议》中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完善“两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格局。一是对外推动西向和南向陆路通道、内陆跨国境水运通道、东部海空门户建设。二是横向围绕长江黄金水道,以南北岸的沪汉蓉通道、沪昆通道为支撑,促进东中西、上中下游要素流动。三是纵向依托东部沿海和京沪(京台)通道、中部京广和京九通道、西部丝绸之路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南北方跨地区联系。

(二)围绕长江主轴打通关键瓶颈。一是系统破除三峡枢纽肠梗阻。着力理顺需求和供给关系,通过调整区域资源开发政策、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上游产业结构转型等措施,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和需求减量。充分利用沿江铁路、公路、管道和内陆纵向运输通道疏解过坝交通流量。强化水运通道通过能力。二是协调解决跨区域互联互通。整治上、中游水运航道,打通沿江高铁通道,加强省际高速公路衔接,推进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和分流路线建设。三是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推动江海联运和铁水联运建设,重点降低转换环节物流成本,完善内陆城市无水港布局。

(三)面向不同地区提供差异化交通供给。一是推动重点城市化地区交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稳步推动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双城等区域城际铁路建设。打破行政边界和部门壁垒,吸引社会资本,大力发展都市圈市域(郊)铁路。二是保障欠发达地区基本通达服务。拓展延伸川滇地区铁路、公路网络,推动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等战略工程建设,提高国防保障和灾害应对能力。三是支持特色地区发展。支撑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建立国家风景道体系,挖掘交通遗迹遗存文化价值,促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

(四)多措并举,促进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是降低交通设施建设对生态敏感地区冲击,分级分类设立基础设施准入门槛,做好通道预留,调整不合理的保护区范围。二是提高港口岸线利用效率。围绕重点内河港口和长三角港口群建设,统筹码头岸线与产、城腹地布局,引导开发活动和物资运输向枢纽集并。三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交通用地增量,推动通道合并建设,加大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高铁经济和临空、临港经济。四是推动运输方式结构绿色转型。鼓励低碳运输方式和清洁能源使用,建立长三角电动化替代示范区。降低大城市小汽车使用强度,推动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等设立低排区和拥堵管控区。


资讯编辑:张智棚 021-26093133
资讯监督:汤浛溟 021-26093670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