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企业之窗> 建证“大国粮仓”!天津临港经济区粮油物流中心一期筒仓项目顺利封顶

建证“大国粮仓”!天津临港经济区粮油物流中心一期筒仓项目顺利封顶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仓廪实,天下安。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

仓廪实,天下安。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

天津临港经济区的粮油基地码头,一艘从海外驶抵载满大豆、小麦等粮油原料的货轮正在卸货,新鲜的材料经过卫生处理后,经设备压榨等几十道工序,流出了金灿灿的豆油,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福临门”就这样诞生了。

11月4日,由中建安装承建的天津临港经济区粮油物流中心一期筒仓二阶段总承包项目成功封顶,并顺利通过主体验收。作为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前码头、后工厂”的首要环节,该项目建设内容为8个钢筋混凝土立筒仓,建成后,仓容大豆量可达28.8万吨,届时,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园将成为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为北方粮食安全、稳定居民粮食供应提供有力保障,预计明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深根固柢 夯实粮仓“底盘”

天津临港经济区地处海河入海口的滩涂浅海区,是一个填海造陆而生的港口,属淤泥质海岸带,地质及水文条件较差。而筒仓外径为28米、高44米,要让“八大巨头”稳稳坐落于码头上,确保地基稳固是项目团队筑稳“百姓饭碗”的第一步。

开工前,项目部多次组织专家现场勘测,经设计、研究、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桩筏式基础方式,先用钻孔灌注桩工艺打桩,再铺设圆形筏板基础,稳稳托起筒仓“身躯”。由于筒仓体积庞大,桩基最深需钻孔至地下43米,但每个筒仓间最大间距仅2米宽,时刻面临着垮塌的风险。中建安装团队在反复研究论证后,决定在基坑周边设置40根支护,固定已建筒仓地面,防止开挖时地面坍塌。随着5台打桩机24小时连续作业,项目团队仅用36天打下了1120根灌注桩,筑牢了筒仓的“根基”。

桩基“站稳”后,需铺设一层1.7米厚的筏板基础,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槽钢焊制支撑体系代替传统的钢筋马凳,搭建起筏板的“骨架”,解决了钢筋马凳焊接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且拆装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浇筑混凝土前,项目团队在每个筒仓里预埋了3个测温点和15个导线探头,浇筑完成后,连接外部测温设备,即可监测相应位置的混凝土温度,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毛毡、蓄水养护等,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项目团队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88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庞大的筒仓“稳坐如钟”。

固本拓新 筑稳粮食“保护仓”

筒仓由仓壁、漏斗和仓顶组成,考虑到场地狭小,作业面有限,项目团队决定采用滑模工艺进行仓壁施工。双仓同时滑升,每浇筑30厘米,待混凝土初凝,便将架体模具上提一次,不仅工序复杂、技术难度高,且滑模一旦开启,昼夜不能间断,任何环节卡壳都会对滑模施工及筒仓质量产生影响。

为保证施工质量,每提升一次,巡检人员都要仔细检查确认两个筒仓的滑模平台是否变形,水平度垂直度是否一致。经24小时连续施工,各专业密切配合,8座筒仓仓壁近9600立方米混凝土,最终仅用40天浇筑完成,提前7天完成筒仓“身躯”建设。

筒仓顶为锥壳型,是主体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仓顶施工在44米高空,施工人员没有落脚的作业平台,常规方法是搭建满堂支撑架辅助施工,但传统满堂支撑架体体量大、周转材料多、搭设周期长,影响施工进度,项目总工赵亚飞反复研究,分析支架体系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演算了100多遍,最终创新研发出一套贝雷架支撑体系装配式施工平台,由牛腿、中心柱、顶托、贝雷梁及槽钢五部分组成粮仓的“保护伞”,为作业人员提供了安全的落脚平台。该平台安拆简单快捷,既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质量,也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45天工期,此项创新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匠心坚守 筑牢粮仓“安全防线”

项目经理孔凡锋已在天津临港码头驻扎了6年,他带领的9名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曾负责筒仓一期项目的机电安装工作,但筒仓主体施工领域也是他们的“空白区”。“咱们把筒仓建好了,国家的大粮仓才牢靠。”这支年轻团队乘风破浪、战天斗地,探索破解粮仓“施工密码”。

都说在码头施工得“靠天吃饭”,尤其夏季的海风和雨水疯狂“拍打”码头,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仓壁滑模施工时正值盛夏,项目部早早准备好防雨物资,并提前在现场地势低洼处增加防汛沙袋。眼看滑模浇筑即将完成,突然天色阴霾、雷声滚滚,豆大的雨点砸落下来,码头瞬间开启了“看海模式”。雨越下越大,已浇好的混凝土还没完全凝固,掺杂着雨水往外流淌着“黑水”。

“这样下去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怎么办?必须每隔30分钟将平台抬升50毫米,让模板与已浇筑的混凝土脱离开!”项目总工赵亚飞坐不住了,顶着狂风冲到液压控制台,顾不上撑伞,通过控制台操控滑模架体缓缓上移,其他人员见状也纷纷跑进雨中,一手拿起挡雨塑料布,一手操起旁边的板材,齐心协力在液压控制台上搭起“保护棚”。大家默契地接过赵亚飞的“接力棒”,在雨中坚守着,保证滑模架体匀速上移。

雨过天晴,项目团队立刻对混凝土强度和2台塔吊、108个千斤顶设备进行全面“体检”,保证滑模架体稳稳攀升。海风凛冽,刺痛了他们黝黑龟裂的双手,浪涛汹涌,拍打着他们匠心筑造的粮仓,历经18个月的夙夜坚守,中建安装团队高质高效完成了主体施工任务。

建证“大国粮仓”,守护粮食安全。中建安装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粮油码头!

来源:中建安装


资讯编辑:季幸 18017665087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