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江河守望愈古稀 初心不改笃行之

江河守望愈古稀 初心不改笃行之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1968年,27岁的胡大云从中国知名高校清华大学的大门走出,踏上了支援西部水电建设的征程,来到了水电九局前身水利电力部贵州水利发电建设公司的水电工地上。 很多人怀疑,一个清华的高材生,来到了山旮旯里...

1968年,27岁的胡大云从中国知名高校清华大学的大门走出,踏上了支援西部水电建设的征程,来到了水电九局前身水利电力部贵州水利发电建设公司的水电工地上。

很多人怀疑,一个清华的高材生,来到了山旮旯里,会习惯吗?不觉得委屈吗?面对质疑,他毫不犹豫说道:“国家培养了我们,就是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顶的上,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正是靠着这拳拳的报国之心,他毅然决然地奔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一干,就是整整50年,风雨兼程,执着追求,胡大云把生命中的半个世纪献给了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

大坝展馆的筑造者

猫跳河,是水电九局人的母亲河。

21年的时间里,水电九局历尽艰辛,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全流域开发”的壮举,建成了中国大坝的“展览馆”,被国内外水电专家赞誉为“流光溢彩的高原艺术长廊”。

未及而立之年的胡大云来到猫跳河,此时开发猫跳河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一级红枫、二级百花、三级修文3座电站已完成建设,四级窄巷口、五级红林正在建设中。在岩溶地区建大坝,地质条件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

初生牛犊不怕虎,才华横溢的胡大云和他的团队们并没有被头顶的大山所压垮,他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依托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四级电站大坝溢洪道施工中,组织并实施托梁拆除方案,振动小,确保了大坝安全,工期短,节约投资500万元,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仅是工期的有力推进,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位于贵州省修文县乌栗乡的五级红林水电站是猫跳河流域总装机最大的电站,在这里,的胡大云迎来了真正的考验。电站引水隧洞总长度5千米,胡大云所在的第一工程处二队负责上游2千米的引水隧洞施工任务,隧洞地质条件恶略、塌方严重,加之涌水频发,时刻危及着建设者的生命。

“战塌方”一度成为二队的热词,随处可见的塌方揪着大家的心,也考验着大家的胆魄和智慧。塌方段斗大的石头、被砸变形的钢槽拱架、木材、泥土泥浆混堆在一起,横七竖八、犬牙交错。除渣班在废渣周边除渣,支撑班和找顶班搭排架,用钢管搭成的排架已经有十来米高了,还要继续往上接。胡大云和工友们在十多米高的排架上扛着钢管、木料爬上爬下,像是如履平地,但谁都知道危机四伏。而最让人担心的是找顶班,他们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根4米长的细钢管,去寻找洞壁洞顶上的松石、悬石,钢管一碰到顶部,砂石便哗哗地往下掉,一旦砸下去,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

就这样,在与死神的无数次搏斗中,二队的硬汉们闯过了层层关隘,完成了许多难以完成的任务,其中有一个月份创发电洞开挖月进尺303米记录,质量好、不漏水。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胡大云拥有了常人少有的坚毅与果敢。

凭借着“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水电九局总结出了一整套处理复杂岩溶地质的“法宝”,成功解决了库区渗透等技术难题,用铁的事实打破了喀斯特地区不能修水电站的“论断”,18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和贵州科学大会奖。通过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水电九局培养了一大批设计、施工和科研人才,更为我国喀斯特地区筑坝提供了宝贵的“九局经验”。一时间,水电九局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在这份功劳簿上,有着胡大云智慧与汗水。

积累、沉淀、升华……经历了猫跳河的洗礼与淬炼,在老前辈的谆谆教诲下,胡大云渐渐褪去了青涩与稚嫩,变得越发成熟与老练,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许。

科技攻关的带路人

猫跳河一战,胡大云打出了水电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意志品质。因表现出色,组织安排他南下,来到了国家重点工程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

初来乍到,组织便委以重任,胡大云成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团队的核心人员,编写了天生桥二级电站调压井施工组织设计专题报告,制定了电站导流洞、引水发电系统、大坝、厂房、高边坡开挖、喷锚支护等施工技术措施等等,他主导取消日本专家井口砼锁口,改为喷锚支护,节约投资30多万元……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技术权威。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生桥水电站创造了许多“第一”:建成了直径24米、井深90米的国内最大水电站调压井,高度120米的当时国内最高边坡,设计水头120米、居亚洲第一的链轮闸门和弧形闸门,世界水电站压力钢管最长(3636米)、吨位最重(17000吨)的钢管制作厂等等。

十五年的基层淬炼,十五年的孜孜以求,他的实践经验不断“扩容”,管理水平也持续升华。1983年,年仅42岁的胡大云进入水电九局班子,履新副局长职务。

“十年东风”的领航者

猫跳河流域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我国水电行业开始放开手脚在喀斯特地区筑高坝、修建大型水电站。1984年,国家将乌江干流的东风水电站建设任务交给了水电九局,第一次独立承建大型水电站为水电九局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成为了中国水电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履新副局长不久后,东风水电站工程开始施工,他扑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到施工管理中。与此同时,他还干起了“老本行”,成为攻关团队的领军人物,仅电站灌浆廊道开挖衬砌一项,他通过技术革新,为工程节省投资70万元。

“十年东风、终成一坝”,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水电九局独立承建的当时亚太地区最高最薄的抛物线形双曲拱坝——乌江东风水电站建成投产发电。东风水电站多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验收,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中,9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科技成果位居国际领先地位。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解决了诸多世界性难题。

199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胡大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胡大云“东风工程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

享此殊荣,实至名归。

退而不休的“老水电”

功已成,但他身未退。

2001年,本可享受退休后休闲时光的胡大云,却选择了继续发挥余热,担任水电九局技术咨询顾问。

从猫跳河出发,“水电人”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他常说,人不能忘本,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清楚自己要往哪里走。他用一辈子的操守践行者“不忘初心”的诺言,在这条他坚守的道路上,他还要继续前行。

退休至今,77岁的胡大云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帮助单位解决各种施工技术难题,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东欧到非洲,只要有科技攻关的地方,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背影。看现场、定措施、出方案,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他的水电之情。

近二十年来,他亲自到现场作技术指导、参与施工方案优化的案例不计其数。石垭子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预留缺口度汛方案;西藏大古水电站大坝采用30吨缆机方案;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破解围岩条件差、洞内频繁塌方、渗水量大、溶洞断层现象严重、煤层开挖等复杂难题的洞室施工方案;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混凝土温控方案……每一处的精心设计,都彰显着他的水电情怀。

维捷布斯克水电站是白俄罗斯境内西德维纳河最上游的一级电站,是水电九局进军欧洲高端市场的“基础工程”和“敲门工程”,素有“白俄三峡”的美誉。2013年5月,电站遇上了施工技术难题,听闻此讯,时年已72岁高龄的胡大云不远万里奔赴现场。

年过古稀之人,在工地上一待就是一个月,他指导项目部制定施工优化方案。其中,在导流明渠与船闸施工中采用优化措施,节约开挖量达10余万立方米,节约工期3个月;三期导流施工规划优化成两期导截流,节约工期11个月;指导技术人员完成了2项科研课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与节能效益……这些措施不但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从万里之遥的东欧再到非洲大陆的热土,他不顾高龄与高温,深入基层一线。身边的人总是劝他,何必要亲自去那么远的地方,可以“遥控指挥”嘛,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只有俯下身子到一线去,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最准确的支撑,这件事情马虎不得!”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古稀之年的胡大云似乎更加忙碌。

江河守望愈古稀,初心不改笃行之。时至今日,为中国的水电事业贡献了50年的胡大云,虽已77岁高龄,却依旧在路上。

他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享受这样的状态。

1985年2月8日,胡锦涛(中)在天生桥二级电站工地听取胡大云(左一)工程情况汇报。

1986年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视察天生桥水电站工地,胡大云(左三)陪同介绍工地情况。

胡大云(右一)到山西小浪底引黄工地现场指导。

胡大云(左一)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水电站工地指导。

1968年,27岁的胡大云从中国知名高校清华大学的大门走出,踏上了支援西部水电建设的征程,来到了水电九局前身水利电力部贵州水利发电建设公司的水电工地上。

很多人怀疑,一个清华的高材生,来到了山旮旯里,会习惯吗?不觉得委屈吗?面对质疑,他毫不犹豫说道:“国家培养了我们,就是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顶的上,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正是靠着这拳拳的报国之心,他毅然决然地奔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一干,就是整整50年,风雨兼程,执着追求,胡大云把生命中的半个世纪献给了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

大坝展馆的筑造者

猫跳河,是水电九局人的母亲河。

21年的时间里,水电九局历尽艰辛,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全流域开发”的壮举,建成了中国大坝的“展览馆”,被国内外水电专家赞誉为“流光溢彩的高原艺术长廊”。

未及而立之年的胡大云来到猫跳河,此时开发猫跳河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一级红枫、二级百花、三级修文3座电站已完成建设,四级窄巷口、五级红林正在建设中。在岩溶地区建大坝,地质条件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

初生牛犊不怕虎,才华横溢的胡大云和他的团队们并没有被头顶的大山所压垮,他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依托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四级电站大坝溢洪道施工中,组织并实施托梁拆除方案,振动小,确保了大坝安全,工期短,节约投资500万元,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仅是工期的有力推进,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位于贵州省修文县乌栗乡的五级红林水电站是猫跳河流域总装机最大的电站,在这里,的胡大云迎来了真正的考验。电站引水隧洞总长度5千米,胡大云所在的第一工程处二队负责上游2千米的引水隧洞施工任务,隧洞地质条件恶略、塌方严重,加之涌水频发,时刻危及着建设者的生命。

“战塌方”一度成为二队的热词,随处可见的塌方揪着大家的心,也考验着大家的胆魄和智慧。塌方段斗大的石头、被砸变形的钢槽拱架、木材、泥土泥浆混堆在一起,横七竖八、犬牙交错。除渣班在废渣周边除渣,支撑班和找顶班搭排架,用钢管搭成的排架已经有十来米高了,还要继续往上接。胡大云和工友们在十多米高的排架上扛着钢管、木料爬上爬下,像是如履平地,但谁都知道危机四伏。而最让人担心的是找顶班,他们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根4米长的细钢管,去寻找洞壁洞顶上的松石、悬石,钢管一碰到顶部,砂石便哗哗地往下掉,一旦砸下去,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

就这样,在与死神的无数次搏斗中,二队的硬汉们闯过了层层关隘,完成了许多难以完成的任务,其中有一个月份创发电洞开挖月进尺303米记录,质量好、不漏水。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胡大云拥有了常人少有的坚毅与果敢。

凭借着“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水电九局总结出了一整套处理复杂岩溶地质的“法宝”,成功解决了库区渗透等技术难题,用铁的事实打破了喀斯特地区不能修水电站的“论断”,18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和贵州科学大会奖。通过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水电九局培养了一大批设计、施工和科研人才,更为我国喀斯特地区筑坝提供了宝贵的“九局经验”。一时间,水电九局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在这份功劳簿上,有着胡大云智慧与汗水。

积累、沉淀、升华……经历了猫跳河的洗礼与淬炼,在老前辈的谆谆教诲下,胡大云渐渐褪去了青涩与稚嫩,变得越发成熟与老练,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许。

科技攻关的带路人

猫跳河一战,胡大云打出了水电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意志品质。因表现出色,组织安排他南下,来到了国家重点工程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

初来乍到,组织便委以重任,胡大云成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团队的核心人员,编写了天生桥二级电站调压井施工组织设计专题报告,制定了电站导流洞、引水发电系统、大坝、厂房、高边坡开挖、喷锚支护等施工技术措施等等,他主导取消日本专家井口砼锁口,改为喷锚支护,节约投资30多万元……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技术权威。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生桥水电站创造了许多“第一”:建成了直径24米、井深90米的国内最大水电站调压井,高度120米的当时国内最高边坡,设计水头120米、居亚洲第一的链轮闸门和弧形闸门,世界水电站压力钢管最长(3636米)、吨位最重(17000吨)的钢管制作厂等等。

十五年的基层淬炼,十五年的孜孜以求,他的实践经验不断“扩容”,管理水平也持续升华。1983年,年仅42岁的胡大云进入水电九局班子,履新副局长职务。

“十年东风”的领航者

猫跳河流域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我国水电行业开始放开手脚在喀斯特地区筑高坝、修建大型水电站。1984年,国家将乌江干流的东风水电站建设任务交给了水电九局,第一次独立承建大型水电站为水电九局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成为了中国水电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履新副局长不久后,东风水电站工程开始施工,他扑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到施工管理中。与此同时,他还干起了“老本行”,成为攻关团队的领军人物,仅电站灌浆廊道开挖衬砌一项,他通过技术革新,为工程节省投资70万元。

“十年东风、终成一坝”,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水电九局独立承建的当时亚太地区最高最薄的抛物线形双曲拱坝——乌江东风水电站建成投产发电。东风水电站多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验收,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中,9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科技成果位居国际领先地位。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解决了诸多世界性难题。

199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胡大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胡大云“东风工程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

享此殊荣,实至名归。

退而不休的“老水电”

功已成,但他身未退。

2001年,本可享受退休后休闲时光的胡大云,却选择了继续发挥余热,担任水电九局技术咨询顾问。

从猫跳河出发,“水电人”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他常说,人不能忘本,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清楚自己要往哪里走。他用一辈子的操守践行者“不忘初心”的诺言,在这条他坚守的道路上,他还要继续前行。

退休至今,77岁的胡大云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帮助单位解决各种施工技术难题,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东欧到非洲,只要有科技攻关的地方,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背影。看现场、定措施、出方案,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他的水电之情。

近二十年来,他亲自到现场作技术指导、参与施工方案优化的案例不计其数。石垭子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预留缺口度汛方案;西藏大古水电站大坝采用30吨缆机方案;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破解围岩条件差、洞内频繁塌方、渗水量大、溶洞断层现象严重、煤层开挖等复杂难题的洞室施工方案;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混凝土温控方案……每一处的精心设计,都彰显着他的水电情怀。

维捷布斯克水电站是白俄罗斯境内西德维纳河最上游的一级电站,是水电九局进军欧洲高端市场的“基础工程”和“敲门工程”,素有“白俄三峡”的美誉。2013年5月,电站遇上了施工技术难题,听闻此讯,时年已72岁高龄的胡大云不远万里奔赴现场。

年过古稀之人,在工地上一待就是一个月,他指导项目部制定施工优化方案。其中,在导流明渠与船闸施工中采用优化措施,节约开挖量达10余万立方米,节约工期3个月;三期导流施工规划优化成两期导截流,节约工期11个月;指导技术人员完成了2项科研课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与节能效益……这些措施不但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从万里之遥的东欧再到非洲大陆的热土,他不顾高龄与高温,深入基层一线。身边的人总是劝他,何必要亲自去那么远的地方,可以“遥控指挥”嘛,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只有俯下身子到一线去,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最准确的支撑,这件事情马虎不得!”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古稀之年的胡大云似乎更加忙碌。

江河守望愈古稀,初心不改笃行之。时至今日,为中国的水电事业贡献了50年的胡大云,虽已77岁高龄,却依旧在路上。

他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享受这样的状态。

1985年2月8日,胡锦涛(中)在天生桥二级电站工地听取胡大云(左一)工程情况汇报。

1986年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视察天生桥水电站工地,胡大云(左三)陪同介绍工地情况。

胡大云(右一)到山西小浪底引黄工地现场指导。

胡大云(左一)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水电站工地指导。


资讯编辑:常倩丽 13916196852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