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大藤峡“御用卫士”

大藤峡“御用卫士”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时间已是晚上22:00整,座落于桂平市弩滩村的大藤峡砂石加工系统还是一片灯火通明。“轰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驻足在系统R2公路的任何角落,不经意之间回眸一瞥,总能看到白班销售...

时间已是晚上22:00整,座落于桂平市弩滩村的大藤峡砂石加工系统还是一片灯火通明。“轰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驻足在系统R2公路的任何角落,不经意之间回眸一瞥,总能看到白班销售砂石料后如“金元宝”形状的料堆又被各规格湿骨料堆成了几米高的“圆锥体”状。

每月月均69.05万吨的毛料筛分量使得第一筛分班在整个大藤峡人工砂石工艺生产过程中闻名遐迩,这个班组被项目员工亲切地戏称为“御用卫士”。

员工的这种比拟,既是赞誉又是信服。称号背后是一个坚固的团结的维修团队。因为大家都清楚,一筛分车间不但是整个砂石加工系统的“心脏”,同时又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光设备就有47台套,还有大大小小的料斗五十多个。因工作的苦脏累,该班组补新员工难,熟练工又留不住,大部分部位作业时身子站不直,只能靠匍匐,在洞内、洗砂机工作区域常年需穿雨鞋。要不就是重体力活,即使旋紧一根螺栓,也得蹲着或趴着,维修量大不说,更艰难的是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是几身水或几身泥沙,这个车间成为了该项目一个人人避而远之并不受“待见”的部位,但是,人群中有一群这样的逆行背影,这个维修团队不畏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在第一筛分班用技能与担当“翩翩起舞”。

张明辉:员工的“主心骨”

因大藤峡砂石项目采用的砂石毛料料源是经水下开采的红岩料,对设备、配件的磨耗惊人,集苦、脏、累及噪音于一身的一筛各作业岗位,许多劳务工因环境艰苦而先后离开,这里人员流动频繁,但只有张明辉“傻傻”地留下了并带出了一批批技能型劳务员工,把这份艰苦的工作当做是自己的事业。在他看来,只要每天都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满满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笔者采访负责成品加工运行生产的经理助理陈正魁时,这位有着三十年工龄的老砂石深切感叹道:“从来没有哪个项目的哪个部位有这么多维修量,而每一天的劳动强度又如此大,而他,张明辉做到了”!

是否真如他而言,在7月底的一次班组考核时,笔者进行了实地走访,只见班组维修保养内容方格一栏被填写得插不下几个字,比如:筛分机螺杆紧固,二楼4#筛更换筋板和管梁一根,B1地弄4#振动给料机吊钩断裂,B7补皮带,B2下料斗、2#筛特大石下料斗补焊,一筛三楼3#筛更换大石筛板2块,二楼落料清理等,再翻阅近几日维修记录,似乎内容雷同,只是有些设备编号不一而已。

难道每一天的维修内容基本一致吗?陈正魁当场解释说,一筛分车间的振动筛在经过两年多的磨损后,故障频率高,基本是一天一小修、三天一大修,有时还得专门停机检修。

一会儿,分不清满手是油还是泥的张明辉远远地走过来了,脚穿雨鞋的他,衣服已然全身湿透,几句平常的寒暄后,他提着一个5T葫芦离开了。笔者尾随他来到B1洞内,只见张明辉双脚踩在泥浆里用葫芦将4#振动给料机挂起,正准备吊钩就位,刚才那双“脏”手原来是扒溜槽上堆积的毛料造成的。

维修组的其他员工告诉笔者,振动给料机吊钩断裂更换从拆卸、割裂、安装到焊接固定至少要三个小时,我们最怕的维修工作就是更换振动给料机吊钩,但张明辉总是把急难险重的维修工作留给自己。其实他每天面对的又何止是一个给料机的维修保养工作,振动筛过铁后造成激振器传动轴断裂后的拆卸、安装,管梁和筋板的校正修补等,这些在常人看来都是重体力重技能的“苦”活于他而言却已是得心应手了。

意气风发,凤凰涅磐。这位来自云南昭通的小伙子,外表阳光帅气,2015年底来到大藤峡项目做劳务工,工区主任在跟他打了多次“感情牌”后终于将他“稳住”在第一筛分班担任班长,经过二年多的历练,他已熟练掌握一筛设备的工作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让新员工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成为了大藤峡第一筛分班员工的“主心骨”。

石蓉:为振动筛而“生”

作为一名“砂二代”,今年28岁的石蓉几乎与张明辉同一时期来到大藤峡第一筛分车间工作,可别小看了他,已有着5年筛分工作经历的他,在砂石公司的向家坝项目也是被锤炼成数一数二的筛分机维修、操作能手。身材不甚高大的他,有一双会说话的小眼睛,脸上似乎还能看到稚嫩的气息,但眉宇间透着超出他年龄的坚毅。

位于大藤峡弩滩村最醒目的一座三层钢结构楼上分布着第一筛分车间的8台圆形振动筛,三楼的振动筛是二层结构,其特大石与大石筛板的高度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二楼的振动筛是三层结构,其中石、小石和砂的高度均为60厘米高。

每天匍匐爬进这8台振动筛检查各规格的筛网破损、螺栓连接、管梁和筋板断裂等情况,成为了这位小伙子的首要工作,每天在60-80厘米之间的筛框内拆卸、紧固螺杆,更换大小筛板、护板,焊接管梁、筋板等工作也成为他的专属,每天在哪里最容易找到他,整个二工区的员工都不约而同的回答道:在振动筛上。

“石蓉,你就是为振动筛而生的”。大藤峡项目员工是这么交口称赞他的。

常年的工作姿势是膝盖跪着并用半个身子支撑甚至“躺着”作业的石蓉,是一个在工作上可以处处独当一面的员工,电焊、氧焊样样都能来,也正因如此,他又像第一筛分班的“首席技师”一样,班组的大多数溜槽、下料斗的焊接工作都落到了他身上;还因为身材“优势”,掏落掉到空间狭窄料斗里的筛板也是他工作范畴之一,有时一个人钻进去,一干就是几十分钟。

石蓉还有一个爱琢磨的性格特点,他发现筛板的磨损因为落料点同一处的打击使得筛面的同一部位受损严重,而其它部位的筛板却完好如新,造成成本的极大浪费。发现问题后石蓉开始观察落料运动轨迹,经过多次论证,他大胆地提出了在落料点加焊磨损钢棒,经过实施,筛板磨损严重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而石蓉,也在继续踏实钻研着,努力用自己不断积累的经验在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姜长箭:团队的“老大哥”与“土专家”

姜长箭,因为年岁稍大,大家都称呼他为“老姜”。但这个称呼却是发自员工内心的,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他更像是这些年轻劳务的长者,总能在方方面面引领他们的成长。

“一筛工作环境差、噪音大、设备台数多、需要操心的事很多,负责一筛管理的姜长箭就是员工的楷模。”这是一筛的年轻员工的心声。

老姜时常对员工说,还干得动!他没有说错,他干活麻利灵活不说,做任何事情都善于开动脑筋,班组员工遇到任何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别人攻克不了的难题也总是留给他,被员工誉为“土专家”。

可不,“技能”这个东西,不是你说能驾驭就可以驾驭得了的,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其他员工相比,同样做一件事情,老姜在效率上就比其他人快很多。比如:同样气割、焊接一根65厘米的管梁,老姜就比别人快十来分钟;地笼料斗磨损频率高每天都要补,这件看似极其平常的小事,在老姜眼里不是小事,他对每一个料斗进行加装耐磨材料,减少了磨损。

姜长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在废铁堆“溜达”,一些边边角角材料,老姜对这些废旧件进行改造后,为班组补充了一些常用扳手、榔头、推车等物件,这些看似粗糙的工具在班组的日常工作开展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第一筛分班还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身上闪烁着新时代砂石工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光芒,让大藤峡第一筛分班的力量不断迸发。比如:管理员张勇、赵刚,已成为了提升班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推手”,共同为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而努力;还有实干的劳务朱建平、杨林……这些刚进场的员工在身旁师傅的传帮带下,已成为一筛班一股坚实的新生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大藤峡正处于高峰生产期,其他的班组也和第一筛分班一样,在热浪滚滚的大藤峡项目正开足马力、全力以赴确保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供应量。正是这些一线班组团队的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大藤峡项目高峰生产期的效率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资讯编辑:季幸 18017665087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