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百里独行“刘敢当”

百里独行“刘敢当”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农户的炊烟洒在路上,眼前这条水泥路宛如神话里的巨龙倚在大山的背脊蜿蜒而上,通向大山的另一边,汇成了一幅美丽的图腾。 夕阳渐沉,在刚浇筑不久的公路上,一个人拖着长长的影子朝水电九局项目部营地缓缓走去,路...

农户的炊烟洒在路上,眼前这条水泥路宛如神话里的巨龙倚在大山的背脊蜿蜒而上,通向大山的另一边,汇成了一幅美丽的图腾。

夕阳渐沉,在刚浇筑不久的公路上,一个人拖着长长的影子朝水电九局项目部营地缓缓走去,路上坚硬的石子磨坏了他刚买不久的运动鞋,他俯下身子把松散的鞋带再次用力打了个圈。一路上,劳作归家的村民与他擦肩而过,想着这里的祖辈人多年出门难的夙愿就要得以实现,他心中那片平静的湖再次被热烈的晚风掀起了涟漪。

“世勇,瞧,大山的另一边是什么?”

“不知道呢,可能也会有一个刘世勇。”他拍了拍鞋上的泥土,望向眼前大山的那一边。

刘世勇是水电九局遵义绥阳项目部的调度室主任,镜头下他那黝黑的皮肤尽显出一个中年男人应有的成熟,他那一双沉稳有力的脚每天重复行走在同样的生活轨道上,来回穿梭在大山之间,随着太阳早出晚归,始终坚守在施工生产的第一线。

九局子弟“刘敢当”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这句话是刘世勇最喜欢的座右铭,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1991年,刚满20岁的刘世勇从技校毕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世勇毅然选择了顶替他父亲在水电九局的工作岗位,在交接工作的那一天,他的父亲说了句简单而实在话:“做好人、上好班,对得起单位发的工资”。刘世勇就这样跟随水电九局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多个项目工地踏实工作,从一个普通职工经过不断学习锻炼,成为了项目施工中的技术骨干,他不但对龙门吊、挖掘机等常用施工机械驾驭自如,对钢筋笼、铁板等制作焊接处理更是得心应手,在项目上,刘世勇完成一个又一个生产任务,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赢得了领导与同事的称赞。

2012年底,在四川引水隧洞工程5#洞进入贯通倒计时过程中,由于协作施工方中途退场,导致隧洞的施工处于瘫痪状态,而新的协作施工队还要15天后才能进场。按照施工计划,等到施工队进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必定严重影响既定的节点目标,导致项目部无法兑现对建设单位的承诺,给项目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就要被浪费掉了,情况迫在眉睫,就在这关键时刻,40岁的刘世勇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他向项目部领导请示开工,他说:“工程不能停,我带综合队10人突击施工15天,保证项目在新协作施工队进场之后能正常运转,不影响既定目标工期”。项目部领导当场拍板,下达了施工指令。就这样,刘世勇与10名“战友”在隧洞里开挖出渣、喷锚支护,中午加班加点施工,连中午饭都送到工地上吃,吃完继续干,晚上,大家一身泥一脸灰回到宿舍倒头便睡,第二天又继续战斗,最终等来了新的施工队完成交接,隧洞如期贯通。

刘世勇的果敢与坚守,为项目部创造了10多万的产值,项目部的同事们为刘世勇取了个亲切的绰号“刘敢当”。“我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背景,就是一名普通工人,作为九局子弟,在什么岗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有责任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企业中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实现一名员工的个人价值,在劳动中感觉到快乐,心里就很踏实知足了。”听到别人喊他绰号“刘敢当”,刘世勇就这样评价自己。

百里独行“刘搅搅”

行路方能致远,经事当行不惑,百里独行,唯勇者不惧。

2016年,水电九局扶贫攻坚的战火点燃了整个遵义,九局人描绘的万里小康路蓝图已初具规模,过了不惑之年的刘世勇来到了遵义“十三五”农村公路绥阳项目部,而前路等着他的是一座座桀骜不驯的大山。

绥阳项目的农村公路主要分布于15个乡镇,分为5个工区,呈现点多面广、弯道陡险等施工难题,路大多傍高山而突起,崎岖险峻,施工地区更是充满安全隐患,项目领导综合考量后把路线较多的工区交给刘世勇负责现场调度,全面负责督导施工队施工作业,工区路段所有长短里程加起来足有百里之远,刘世勇深知此回工作的艰巨性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项目,项目建设的责任重大,不敢掉以轻心。为了方便对施工队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刘世勇决定长期住在工区,这样工作起来更有效率。生产大战的高峰期,工区每天有七、八条路同时开始施工,路与路之间路程远,不是跨村就是跨乡,有的路还要翻越大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很多时候,这里的技术员早上出门之前带上中午吃的干粮和水,这一天班需要在施工现场走上一天,待工人傍晚下班,才返回营地吃晚饭,但是这些并没有吓倒初来乍到的刘世勇。

黔北多山,山中一日天气多变,忽而风轻气朗,忽而云翻雨覆,时而久之,造就了当地特殊的气候环境。刘世勇借施工之机,经常走访当地村民深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按照气候变化来及时优化施工方案,不让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刘世勇知晓当地人熟悉天气变化之秘,对路况、乡情风俗、土地归属情况等施工敏感因素更是了如指掌,从而建议施工队坚持“就地取材、取用于民”的原则,广泛聘用当地村民就近参与施工,同时通过对当地村民开展综合培训,切实提升村民的施工技术水平,让贫困农民实现上岗就业,这样一来,既减少了人员进场到施工过程中的大部分施工障碍与不必要的协调麻烦,又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作为工区的负责人,刘世勇对乡村公路建设的安全、质量管理时刻牵挂在心。有一次,刘世勇独自走在工区的路上,发现施工人员为了在返程中少走路,竟私自坐在运输车货箱上“搭便车”,刘世勇立即把他们叫下,对搭乘的施工员与货车司机严厉地教育了一番,“对违章的事情千万别存在侥幸心理,大家出门在外,自己的亲人并不是希望你能带很多钱回家,而是平安而归呀!”。晚上,在生产会上,刘世勇对此事提出了通报批评,借此进一步提高工人在施工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无论路程远近,工区只要有混凝土浇筑,刘世勇便亲自前往参与现场路肩、路面的混凝土拌和、震捣等重要环节,加强对现场施工的技术指导,因此,这一来一回,路上的石子竟磨穿了他那厚厚的鞋底,在刘世勇用脚底走过的上百里乡村路,从未出现因为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挖掉重新施工的情况。

“要想把施工进度推得快,协调工作就必须抓到位。”刘世勇的直觉告诉自己,协调工作是影响施工的关键性因素,必须统筹全局,做到未雨绸缪,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当地村民打交道。当地有一户村民,家里是70来岁的两个老人,由于征地原因便不准施工路线从他家房前经过,隔三岔五就到现场阻工,使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为了推进施工进度,刘世勇前后8次登门走访老人的家,与两位古稀老人拉家常、讲国情、说政策、谈福利,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劝说,两位老人最终被刘世勇的真诚所打动不再干扰现场施工。

很快又一个季度过去了,在刘世勇严厉的督导下,工区季度考核中从来没有发生大小安全事故,不仅施工进度快,同时质量工作也是优秀,相邻工区的施工队老板们听闻刘世勇的管理业绩后,争着要他去监管现场,工区的同事们见状又给他取了一个绰号“百里独行刘搅搅”,这绰号很快就传到项目部领导的耳朵里了,项目领导在会上特意提起这个绰号,表示这“搅”字取的好,工区负责人就得有手腕、有觉悟才能推动现场的施工。

刘世勇在工作中充满了九局人干工程的那股狠劲儿,勇敢担当,百折不挠,而且他这一干就是26个年头,再回首,那时的刘世勇才刚刚走出校门,面带青涩,跟随着父亲的脚步走进水电九局。

咫尺千山任我行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历经了风吹雨打,此心早已习惯南来北往,望穿了春去秋来,此生只恨与家人聚少离多。”刘世勇想起父亲和蔼的面庞再次把炽热的眼泪咽下喉咙。

刘世勇的父亲在农村长大,话不多,进入水电九局后,成为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已离开10年之久,退休后,他不习惯在贵阳住,独自一人在贵州毕节老家生活。作为干工程这一行,家里人都能理解他,并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让他好好工作别为家里的事情分心,正是这样慈祥的一位亲人,让刘世勇恪尽职守坚持走到了今天。

今年年前,刘世勇计划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陪父亲过年,但事与愿违。2016年11月5日晚上10点,还在工地上的刘世勇突然接到老家亲戚打来的电话,顿时有种不祥的预兆涌上心头,“你父亲摔了一跤,可能不行了,赶快回来见你爸爸最后一面”电话那头传来的讯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打在眼前这具疲惫不堪的身体上,双手不禁一颤,刘世勇猛吸一口气,立马回过神来,随即坐车向老家奔去,只是重山相隔路途遥远,刘世勇还是未来得及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当七尺男儿跪在父亲灵柩前,心里万般思绪,泪已潸然,一生走过万水千山,却无法跨域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大山,大山,你总在大山的另一边,来时,我懂你如何桀骜不驯顶天立地,去时,你可知我百里独行归心似箭!

时光在飞逝,这路上的人都已回家,人海中,一双逆行的脚步缓缓向前方走去。


资讯编辑:李树芝 15821761265
资讯监督:宋丹丹 021-26093901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