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新闻资讯>企业之窗>正文

中建三局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建筑工业化引领产业革命

分享到:
评论

听说过这样盖房子吗?在工厂里平均15分钟就能生产出一块外墙板、内墙板或楼梯等“零件”,然后把它们运到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用这种方法,一栋30层的精装修住宅楼,从动工到交付使用,10个月就能建成,被称人形象地称为“楼快快”。

9月16日,湖北省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厂——中建三局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工程PC构件厂正式投产并举行“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揭牌仪式,与此同时,距离该厂2公里,武汉市首个建筑工业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建·深港新城产业化项目也完成了首块预制构件的吊装,开启了武汉建筑工业化的新时代。

生产:15分钟下线一块外墙板

PC厂房面积3.48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地面干净整洁,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楼板自动化生产线车间、固定模车间、混凝土搅拌站车间和钢筋加工车间有序布置,混凝土搅拌站全封闭管理,各种机械运输轨道分布在整个厂区里。在PC厂运营主体,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仲崇涛的带领下,记者见证了一块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从钢筋、混凝土到成品的全过程。

钢筋是外墙板的“骨架”。传统的钢筋加工车间一般设立在施工现场,需要大量工人现场弯箍、绑扎、切割,工序繁琐、产品尺寸不精准、材料浪费大。在PC厂一侧,一台数控自动网片焊接机正在运转,钢筋自动送入机器40秒后,一张长3.4米、宽3米的网片便生产出来了,网片上钢筋排布齐整,焊接严密,而且预留门窗空洞。

仲崇涛解释,这是第一台国产数控钢筋网生产设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数字化、自动化生产带门窗空洞的钢筋网片。像刚刚生产出来的这张网片,传统方法需要2个熟练工人花半个小时才能绑扎好,同时,与一般的标准焊网机相比,每生产1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该套设备能节约成品钢筋800吨,节省人工材料成本约100万元。

在厂区的另一侧,一张网片已经开始了它的另一段旅程。模台,制作与运输预制构件的钢制平台,由一个个行走轮和驱动轮支撑驱动,与轨道一起构成了整个厂区的大动脉。在一个安装好模具的模台上,模台上方的工程激光投影仪投下清晰的工艺影像,工人们按图索骥,迅速找到了钢筋网片相应的安装位置,安装停当,驱动轮驱动模台行走到下道工序的工位,与此同时,混凝土罐也顺着布置在模台上部的自动运输轨道,到达模台上方,将混凝土倒入移动布料机,一名工人通过按动按钮精确控制布料机移动作业,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浇筑,模台随即通过有规律地震动完成传统人工振捣混凝土的工作。由于模台整体均匀震动,传统需要使用振捣棒一个点一个点振捣的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随后,成形的混凝土进入预养、自动抹面和养护工序,蒸汽养护8小时后,一块外墙板就生产出来了。

仲崇涛介绍,PC厂不仅可以生产外墙板、内墙板等定型的混凝土构件,楼梯、阳台等异形构件也可以“分分钟搞定”,正式投产后,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25万立方米,在装配率50%的情况下,能满足武汉125万平方米工业化住宅的建造需求。

拼装:“楼快快”更是“楼坚强”

当构件在PC厂制作完成后,就可以运到施工现场“搭积木”了。此时,整栋建筑的工程量其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图纸吊装、拧紧、焊接“积木”。由于现场采用模块化施工,多个专业同步推进,相比传统施工,建造效率提高可达50%,人均劳动率提高35倍。

都说“慢工出细活”,“楼快快”的质量怎么样,安不安全呢?

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表示,工业化建造方式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展三四十年,在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普及,占比高达60%—70%,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质量和安全都没有问题。而早在2005年,中建三局一公司就承建了珠三角地区第一个工业化住宅项目——深圳万科第五园。目前,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已经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形成了健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先后攻克了多套关键技术,《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获评国家一级工法,参编了6本建筑工业化国家标准设计图集和13项省市地方标准。

陈卫国解释,工业化建筑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这从源头上保证了建筑产品的品质,而工厂化制造让产品误差从厘米级缩小到毫米级,保温、防水更可靠,基本解决了传统建筑的质量通病。例如PC厂生产的“三明治”保温墙板,保温层位于外墙板的两层墙板之间,保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技术。更重要的是,工业化建筑的主体结构同内装及设备部分是分离的,因此在不损伤建筑主体结构的前提下,住户可随意改造内装乃至户型,不像传统现浇建筑由于内部管线故障等原因而动不动就要“砸墙”,真正使“百年建筑”成为可能。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工业化建筑可以将构件之间的缝隙作为抵消地震能量和容许变位的空间,其实可以比现浇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同时装配式结构更便于设置减震、隔震装置,经过试验,工业化建筑可以抵抗9级强震。

陈卫国强调,工业化建造方式不仅质量好、速度快、安全性能高,而且资源利用更高效,环境污染更少。在中建深港新城项目施工现场,构件从工厂里运过来直接吊装,扬尘滚滚、噪声轰鸣的现象没有了,地面整洁干净,工人秩序井然。据悉,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建造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

展望:建筑工业化引领产业革命

近两年来,国内持续放缓的投资增速、愈发突出的资源短缺以及加速消失的人口红利等,让传统建筑业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建筑工业化代表着历史趋势,转型是必由之路。

早在2013年初,国家就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筑工业化,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去年5月,国务院也发文指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为顺应趋势,去年10月24日,中建三局与武汉市新洲区签订战略协议,双方约定将共同打造中国首个全产业链绿色建筑产业园,PC厂正是产业园一期的核心。

未来,这里还将建立起机电安装数字化加工厂、装配式装饰部品厂、钢结构加工厂、中建临时设施制造厂和设计研发中心,开展工业化设计、EPC设计服务,并制定工业化建筑设计标准,提供配套设计技术,提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里还将吸引设计院所、技术研发中心、物流企业、IT服务等企业进驻。同时,还将建立绿色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展示交易中心、绿色建筑认证中心、Wework创智空间等,形成新的业态。

当建筑遇上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会怎样?陈卫国说:“想象一下,你下午下班回家,车子还在路上的时候,你打开手机,就可以远程开启家里的空调,回来就是最适宜的温度,一打开家门,灯光应声打开,窗帘慢慢拉上,电视已经开始播放你最喜欢看的节目。这种情景也许很‘科幻’,但它的第一步就是建筑工业化,这将成为我们的机遇。”产业园最终将融入“互联网+”,吸聚传感、控制、通讯、网络、智能家居等相关企业,共同将绿色环保的工业化建筑升级为智慧建筑,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据了解,目前产业园正在与海尔、阿里巴巴积极接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共同把智慧建筑带入人们的生活。

“我们将打通全建筑生命周期和专业界限,将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国第一的绿色建筑产业园品牌和示范园区。”陈卫国介绍,“这将掀起一场产业革命。”


资讯编辑:徐艳 13764642251
资讯监督:宋丹丹 021-2609390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