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新闻资讯>行业新闻>正文

2015年一季度建陶产量达20.1亿平

分享到:
评论

一、前一季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5前一季度全国建筑陶瓷产量2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35%,天津、山西、安徽、福建、河南和贵州增长超过30%;河北、广西、四川和云南增长10%以上;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陕西和甘肃等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015年前1~2月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22.7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润总额65.3亿元,同比增长6.3%。由于煤炭价格的下降抵消了工资、原材料、运输、销售等成本的上涨,大部分建陶企业的生产成本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2015年前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产4355万件,同比增长-4.17%;其中河北、浙江、江西、山东和广西增长超10%;广东、河南两个卫生陶瓷主产区分别增长-4.49%和7.5%。

2015年1~2月卫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1.2%。

今年1~2月全国建筑陶瓷出口约1.8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出口额16.72亿美元,同比增长57.2%。出口卫生陶瓷1262万件,同比增长35.5%;出口金额6.81亿美元,同比增长77.2%。

2015年前3个月,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15亿元,同比增长16.50%。其中:建筑陶瓷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02亿元,同比增长18.22%,中部地区的建筑陶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卫生洁具类产品市场销售近几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全国卫生陶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仅16.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6%。

回顾2015前一季度行业总体运行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主要产品的产量基本维持上年水平;

2)延续10多年“出口增速大大高于内需增速”的态势趋于平缓;

3)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的压力日益加大;

4)市场需求减弱和产能供给“骤升”导致产销失衡的矛盾突出;

5)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问题经营遇到很大困难;

6)行业“调结构、促升级”步伐加快;

7)房地产发展回归常态,市场需求预期降温;

8)优秀品牌和创新产品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随着房地产业发展步入新常态,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企业不同程度都遭遇到市场需求不足、产能供给过大,库存增加、拖欠严重,融资难、融资成本加大,环保压力和技改投入增加,劳资成本快速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经营陷入困难等问题。在建设美丽中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背景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已经成为决定行业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015年前一季度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加大了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二、研判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趋势

从2013年的兴旺火热到2014年的萧瑟沉寂,2015年行业发展将继续向“新常态”回归。预计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市场需求将呈现“不温不火,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上半年将延续2014年下半年的“低迷”局面,随着政府刺激房地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下半年全国需求市场将有所企稳,全年整体市场需求量基本维持在2014年的水平,预计建筑陶瓷产量基本维持稳定;卫生洁具等主要产品可实现5%左右的增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下。

三、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产能过剩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到国家房地产市场增速减缓及大量新增产能的影响,2015年建陶产能的利用率可能仍将维持在八成左右;近几年由于卫生陶瓷产销发展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伏,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5~90%。当前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

1)房地产政策变化对需求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

2)清洁能源技术和供给,环保压力等制约因素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技术进步和创新对资源能源的优化贡献不理想;

4)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成为世界陶瓷强国的关键因素;

5)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企业负担越来越重。

四、行业的转折点

面对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现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对传统的陶瓷卫浴产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已达到或接近“天花板”背景下,行业发展必须加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企业发展应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方向调整;企业经营要由过去主要靠产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发展态势;发展思路需要由扩大规模薄利多销转向练好内功创新发展;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利润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适应新常态


资讯编辑:徐艳 13764642251
资讯监督:宋丹丹 021-2609390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