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新闻资讯>行业新闻>正文

玻璃期货回归理性 成交量骤跌炒新热消退

分享到:
评论

玻璃期货自2012年12月3日上市后就备受青睐。2013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量逾230万手,最高的一天达到460万手。而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该品种如今的成交量仅为40万手,还不到其巅峰时的十分之一。昔日的明星品种为何风光不再?玻璃期货还能否重振雄风?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被指定为交割库即多一条销售渠道

“玻璃期货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现货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尤其是在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时候。”招金期货分析师孙启宏表示。

金晶科技有限公司期货部焦勇刚表示,如果玻璃生产企业不参与套期保值,那么在产能刚性不可调节的情况下,就只能面对亏损预期而束手无策。

孙启宏介绍说,玻璃生产企业可以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成本价格来衡量何时入市。如果期货价格在成本价之上,就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一部分。如果价格涨了,就相当于玻璃提前销售,只是便宜地卖掉。如果价格降了,期货上卖出的产品可以对冲生产经营风险。我国绝大部分期货品种都可以通过单纯仓库或者仓库、厂库混合的方式交割,而玻璃因其不宜运输、原片不易储存等产品特性,是唯一只能由厂库交割的品种,即交割的产品必须由被指定为交割库的玻璃企业生产。“这意味着,被指定为交割库的玻璃生产企业,除了参与期货交易进行避险,还多出了一条销售渠道。”孙启宏表示。目前国内保持活跃度的玻璃交割库有13家,山东就占3家。

升贴水标准失衡期现货价格背离严重

从绝对数值上看,玻璃期货的成交量和持仓量较上市初期均有较大减幅,行情火爆局面不再。这是孙启宏对目前玻璃期货市场的判断。

“究其原因,一个是随着玻璃期货上市时间的推移,市场炒新热情逐渐消退。”孙启宏表示。另外的原因被孙启宏归结为玻璃产品本身区域性、升贴水标准失衡等因素。

玻璃不宜运输、市场价格区域性强,这在期货市场上需要合理的升贴水来弥补。而目前期货合约在设计上存在不尽完善之处,尤其是升贴水标准的失衡,致使玻璃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呈现明显背离。大半年以来,期价长期低于现货价格,进而导致市场参与者总体趋少。

期现货价格背离严重造成玻璃期货一直处于空独市场,产业链上的卖方缺乏操作机会。市场人士担心,以这样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玻璃期货恐怕连做空都做不动了。

买方方面,虽然各个交割库的玻璃都要求符合国家标准,但因为国标与生产实际要求相比太宽泛,交割的玻璃难与买方企业生产需求相匹配。再加上长期期货贴水导致运输成本容易吃掉利润,买方只能做出在交割地销售的选择。而这又要求其必须在当地有销售渠道,对买方来讲也很难做到。此外,玻璃行业风险分布集中在上游,下游企业利润固定,没有参与期货交易的动力也是买方入场不积极的原因之一。

中长期参与者日益增多市场趋于理性

孙启宏表示,玻璃期货是我国独有的期货品种。这样的新生事物如何发展,对市场各方、尤其是期货交易所是个巨大的考验。

“不过,在期现背离较为严重的背景下,玻璃期货仍能维持当前的成交是可观的。”孙启宏表示。近期,玻璃期货成交量、持仓量较年初以来有所回升,日均成交量由1月份的39.6万手稳步增长到47.6万手,日均持仓量由1月份的29.2万手增长到36.5万手;从换手率(即成交量与持仓的比值)来看,已由上市初的2—8的宽幅波动,逐渐回落到0.5—2之间,表明市场参与者中,短炒情绪在逐步减弱,中长期参与者日益增多,市场趋于理性。

至于交割问题制约产业链的参与,孙启宏表示交易所已经在着手解决。后期,将从基准地、升贴水、规范厂库非标产品与基准品价差标准等多个角度入手,出台一系列变更及完善措施,使市场运行环境更为切合现货实际,提高市场各方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真正实现为现货经营保驾护航。


资讯编辑:汤夏昕 15601619773
资讯监督:宋丹丹 021-2609390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