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地铁“七哥”变“型”记

地铁“七哥”变“型”记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2020年3月30日。嗨森!由我承建的全国最快地铁线路——成都地铁18号线机电A标首段轨行区移交,距离坐着地铁到天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更近一步啦!左手控疫情,右手抓生产,&ldq...

2020年3月30日。嗨森!由我承建的全国最快地铁线路——成都地铁18号线机电A标首段轨行区移交,距离坐着地铁到天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更近一步啦!左手控疫情,右手抓生产,“双线作战”就是这么硬核!

往下继续翻看施工日记,值得纪念的一幕幕跃然眼前。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历历清晰!

2019年12月23日,好激动,第一次离国家领导人如此之近!今天总理李克强到咱们18号线工地现场,看望慰问农民工兄弟,还夸咱们项目施工管理得好!

2019年8月15日,奥利给!咱们首个铺轨业务完成第一对钢轨头焊接作业,顺利掌握地铁铺轨业务的核心技术,填补地铁轨道焊接方面的空白。全产业链,更进一步!

2019年8月9日,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咱出产的地铁管片连续四年上榜成都名优产品!官方认证,值得信赖!

2019年3月30日,终于舒了一口气!近1000个日夜的连续作战,今日宣告:全国最长9.7公里的轨道交通高瓦斯隧道全线安全贯通!!!

……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过往的回忆像洪水般倾泻而下。

入围 拿到跨界“门票”

我是“七哥”,我的大名叫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一个集设计、施工、投资、装备制造等资源于一体的大型中央在川骨干企业,“七哥”是大家私下里的称呼。

2014年4月,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土建标段施工承包合同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我首次进入成都地铁市场,拿下了合同金额20亿的项目,承建4号线西延线3个标段的工程。

作为成都土生土长的企业,手握家门口干活的“门票”,能服务家乡建设,我的内心激动不已。“行不行哦他,一个搞水电的,跑来修地铁,专不专业哦!”在高手如林的地铁市场里,此时的一些质疑也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过往几十年,我大多在群山深处,修电站、筑大坝,这突然之间的跨界让我激动之余又有些许忐忑彷徨。

“不能在家门口砸了招牌!没啥好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深知想要从群山深处扎根城市建设,地铁建设是对我的考验,也是在城市站稳脚跟绝好的机遇! “天时地利”好时候,再来个“人和”就皆大欢喜了。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就要做最好,必须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己,不断去适应城市化施工管理,边干别学,边总结提升地铁施工技术,誓要一举攻下地铁领域这个“桥头堡”。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首次在成都承建地铁,期待着来一场浪漫满怀的邂逅,谁成想,4号线就直接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成都地铁4号线是成都轨道交通网络中东西向骨干线路,二期工程分东、西延长线两部分,线路全长21.317公里,东延线长10.188公里,西延线长10.829公里。而我承建的西延线地质极为罕见复杂,大粒径、高强度、高富水、强透水以及无胶结松散漂卵石地层都为施工设下层层阻碍。这种地质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极为罕见,在这个地层下进行盾构施工,可谓步步惊心,安全风险实在太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地面坍塌、陷落。这种情况我怎么能允许它出现,这不是砸招牌吗?绝对不行!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错,我就是那个“有心人”。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一方面我广邀西南交通大学、中铁西南院等高校和单位资深的教授组成专家小组,对施工方案多次“会诊”;另一方面,我积极组织专项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在施工中,我将多年来在水电和铁路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移植”到地铁施工中。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设备的改进,最终我利用“推力脱困法”“渣土改良法”有效地解决了在松散漂卵石富水地质条件下盾构机快速脱困,连续掘进和漂卵石频繁卡刀盘等各种难题。

除了特殊地质结构对盾构施工造成极大困扰,线路施工过程中还遭遇多个困难重重的“拦路虎”,这其中就包括在汛期下穿约50多米宽的江安河。这个点位被列为成都市地铁工程建设单项工程特别重大风险源控制。

越是困难越向前,为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江安河,我与业主、监理以及国内知名专家一起携手,提前一个月开始编制施工方案,对穿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喷涌、涌砂、刀盘被卡造成停机、河堤、河底坍塌、盾尾漏水等一系列潜在风险源分析评估判断,并制定完备的应急措施。在穿越江安河前后,我和业主、监理时刻都守在监控显示屏前,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对每一环进行分析、讨论,不放过中间存在的任何问题,及时解决掘进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各项措施的“保驾护航”中,两台盾构机在不到半个月时间,两次成功穿越江安河,在成都地铁建设过程中一举创下了在松散砂砾石富水地质条件下成功下穿河道的案例,创造了成都地铁工程建设盾构一日掘进25环的纪录。

逆袭 赢得市场认可

成长路上充满了艰辛与喜悦。首次建设成都地铁,除了在技术上攻坚克难外,在施工过程中,我尤其注重细节管理,除了认真践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还坚持“四节一环保”创建绿色工地。在2014年,连续三个季度在成都地铁所属28个参建单位质量、安全及履约信誉评价中获得第一名,创造成都地铁在建工程参建单位考评“三连冠”的卓越战绩。建设过程中,地铁公司多次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到我承建的标段就“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观摩学习。

所有的奖章和荣誉都是我前行路上的动力,过往的辛苦付出也有了丰硕的回报。

有了4号线的建设经历,我也算是正式跨入了成都地铁建设的大门。也正是因为在成都地铁4号线的优质履约,我在成都又先后中标承建4号线二期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工程、18号线、19号线等线路的相关工程。时至今日,回想起这些我内心依旧澎湃不已。因为这不仅仅是市场上的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都说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就是地铁的门面,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当时4号线的装修和机电安装标准就成都市来说,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对于没有任何地铁安装与装修经验的我来说,感觉压力山大!

在4号线摸爬滚打一年多,我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过往五十年里,我行走在名山大川,穿行于戈壁沙漠,积淀了丰富的水电施工技术和安装经验。这次,我紧紧握住“细节控”这个杀手锏,在4号线这样高标准的装修和机电安装施工中,我强化过程管控,努力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在过程中将半个世纪传统积淀的水电建设安全文明标准化等好经验、好做法继续“移植”到地铁中,同时将“技术先行、样板引路”的理念引用到新的领域,全力以赴把4号线杨柳河站打造成全线首个样板工程。除此之外,我依托先进的BIM技术,利用计算机先进行模拟建造,提前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最合理的方案,让施工过程更加精准、高效。

有了BIM的加持,现场成百上千根从直径两公分到边长数米的管道,我都能精确定位;在总长近千米的线路中,我都能精准对接;在狭窄的地下通道里挂起几十吨的设备设施,我都能轻松搞定……当地铁公司看到我的装修效果后,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还将杨柳河站作为样板全线推广。而从一个地铁安装与装饰的门外汉到数一数二的标杆单位,我只花了半年时间。

有了样板引路之后,其他车站安装与装饰装修就像走进了“绿色通道”,存在的共性难题都迎刃而解。即便如此,我也不敢有丝毫马虎,始终高度重视施工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施工,从学习到探索到总结,再到提升,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承建的南熏大道站顺利通过全功能测试,以98.4%的通过率刷新成都地铁的该项纪录;承建的光华公园站、涌泉站被评为成都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所在的项目部作为全线样板,统一了各项技术要求和工艺标准,为后续建设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凭借着在机电安装领域的亮眼表现,所在的标段更是拿下了全省建筑装饰领域最高的奖项——四川省建筑工程装饰奖!

当4号线2期通车时,我看到列车上挤满了乘客,大家都满面笑容的赞叹,“这些车站实在是太漂亮了,以前以为水电七局只是搞水电在行,没想到修地铁也这么棒!”简短的话语,是对我实力的肯定与认可,也让我在地铁领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信心与动力。

其实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建设成都地铁18号线的时候。这条线路来头可不小,号称“最难地铁线”,具有“第一速度、第一隧道、第一规模”三大特点,起于成都火车南站,经高新区、天府新区后,穿越龙泉山,到达天府国际机场,全长66.71千米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是一条集市域快线与机场专线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线,对整体优化“东进”配套交通线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在“东进”战略中举足轻重。

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这是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拿我承建的土建5标龙泉山隧道来说,就是18号线最难啃的“硬骨头”,号称国内最长穿越高瓦斯地层的轨道交通线路。通常长度超过3公里的隧道就被称为“长隧道”,而龙泉山隧道足足有9.7公里,如此长的隧道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史无前例,并且在整条隧道中,有接近4公里属于长大瓦斯区域,一个稍不注意的举动或者操作都有可能引起爆炸。

那段时间我是整夜失眠,心力交瘁,头顶上仿佛悬着一把利剑,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小小的失误坠入深渊。

但我坚信,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打通龙泉山隧道,我必须遇强则强。工程建设期间,面对如此高风险,我多措并举严防死守,采用“科技+人”构筑了五道防线,采用“双风机、双电源”的不间断通风系统,地质雷达、地震波物探与超前钻探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等多种手段保证建设安全。而在施工现场,从人员车辆进洞门禁检查到24小时不间断的全隧智能监控系统,从项目配置的瓦检人员24小时定期巡检到第三方监督单位日常巡检等都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现场检查除了使用常规检查法外,主要推行安全检查表法进行检查,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确保现场安全管控无死角。“这是我见过的隧道施工中标准化程度最高,建立的瓦斯防控体系最为规范的项目。成都地铁今后的项目,欢迎你们参与。”走进土建5标之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给出了高度评价。

时光一日日过去,工程一日日渐成。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一项项发明专利和先进工法先后诞生。在经过近1000个日夜的连续作战后,随着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在打碎最后一块岩层后,2019年3月30日,龙泉山隧道从北向东侧“穿墙而出”,宣告全线安全贯通!

那一刻,我看见有的建设者在欢呼,高兴得像个小孩一般;有的建设者在啜泣,偷偷抹掉眼角的泪水;还有的建设者,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也不说话,但他们的嘴角都似有似无地弯起了一个弧度,这有哭有笑背后的辛酸与付出,只有亲身体会的他们最为了解。

俗话说,有实力不怕挑战。类似于龙泉山隧道这样的挑战在18号线还有很多,但终归来说,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每次攻坚克难后,也让我变得更加强大!作为当时国内轨道交通投资额最大的PPP项目,成都地铁18号线可谓在功能定位、融资模式、新技术应用、高瓦斯风险管控、大盾构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创新与探索,刷脸进工地、安全帽实时定位、扬尘噪音监控、安全隐患提示……就智慧工地建设, 通过多种黑科技手段,为工地装上了“大脑”,让地铁施工管理“聪明起来”,打造了“成都样板”,也由此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不仅如此,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亲临这个工地,看望慰问一线农民工兄弟姐妹,给黄帽子点赞的同时,也肯定了咱们项目建设及施工面貌,夸赞这个工地管理得很好!

突围 集成全产业链

相较于一条条线路重大节点的完美收官,更让我自豪的是:这些年我在地铁全产业链持续发展道路上布局的时与势、方与位。

在成都地铁4号线开工之初,由我全权管理的中国电建首个管片厂在成都温江区建成投产,单线最高月产1680环,创造成都市管片厂最高生产纪录,填补了中国电建地铁管片流水线生产空白,我也以强劲的态势成都地铁预制管片市场“抢滩”一席之地。

作为地铁隧道的“金钟罩”,盾构管片也是地铁产业链重要的一环。伴随着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我也逐步开始强化自身在地铁产业链的延伸能力,在提高管理水平、培育专业团队的基础上,2015年,由我控股的中电建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成立,给地铁施工提供了优质建材、设备,在地铁管片预制、地铁区间疏散平台、商品混凝土、轨道交通预制梁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截至目前,我已为成都地铁供应管片超过5万环,相当于两个全程马拉松的长度;连续四年列入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目录,去年更是获评“四川制造好产品”。

从地铁盾构施工到预制管片生产再到装备制造和铺轨业务,对于地铁领域这块“大蛋糕”来说,每一环都是至关重要。如何发挥自身设计、施工、投资、装备制造等资源优势,多触角抢占地铁制高点,对形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话语权至关重要。

在建设成都地铁的过程中,我主动联合德国海瑞克集团,成功研制造四川省直径最大8.6米的盾构隧道掘进机,实现整机国产化率达60%,打破了四川盾构机市场被合资企业和川外企业垄断的局面,进一步增强国内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跟上成都地铁快速发展的节奏,我不断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承建18号线工程时积极打入铺轨领域,首组地铁轨排拼装、首次涉足接触网工程、第一次钢轨焊接……面对新模式、新规范、新思维,我不断学习,逐步掌握了测量CPⅢ以及轨道闪光焊接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在地铁轨道焊接方面的空白。在这个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中,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支精通各个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次次的历练、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转型、一次次的创新之后,而今的我,已然集成了地铁施工全覆盖、运营维护、盾构制造、管片生产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格局,为站稳成都地铁市场乃至全国地铁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的我,立足于成都,将地铁业务拓展至深圳武汉福州南京洛阳等城市。下一步,我将放眼全国,以现有城市地铁建设为基点,将全产业链优势辐射到全国各地。

我,是地铁“七哥”;一个集地铁施工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大型在川央企。修地铁,认准地铁“七哥”,妥妥的!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

成都地铁4号线杨柳河站


“七局造”直径8.6米盾构机


成都地铁18号线龙泉山隧道贯通


成都地铁18号线轨道3标铺轨基地

管片厂


资讯编辑:常倩丽 021-26094421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