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崔树里河畔的“刘老黑”

崔树里河畔的“刘老黑”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如果在尼泊尔那苏瓦项目部问刘金汝,可能有人不认识,如果说“刘老黑”,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黑皮肤、高个子、小平头、一双聚光的小眼睛,口中经常念叨“男人40一枝花&rdqu...

如果在尼泊尔那苏瓦项目部问刘金汝,可能有人不认识,如果说“刘老黑”,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黑皮肤、高个子、小平头、一双聚光的小眼睛,口中经常念叨“男人40一枝花”的人,他就是测量队副队长刘金汝。

刘金汝,今年46岁,却已经有着29年工龄,从他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已经把命运和水电七局的建设事业融入一体,街子、太平驿、龙滩、锅浪跷、小浪底、苏丹麦洛维、巴基斯坦柯亚华,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1990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刘金汝来到水电七局的铜街子电站,铜街子电站是水电七局在计划经济时代承建的最后一个工程,这也是刘金汝参加工作的第一个电站。当时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里是凤毛麟角,能拥有一门工程专业技术,对于刘金汝来说,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他暗下决心:学好测量,扎根工程。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测量工作要求,他自学了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量学、工程制图学、计算机和计算机制图等相关学科。刘金汝一步一步地学,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掌握了新知识,增强了实际本领。

1993年11月,刘金汝来到太平驿电站并担任测量队的一个班长,班里共有8人,而半数以上是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他们都对刘金汝投来怀疑的目光,担心这个“青沟子”不能胜任这一职位。刘金汝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白天和大家一起工作,下班后还把施工图纸带回宿舍仔细琢磨,经常工作到深夜,点点滴滴进取,实实在在付出,真抓实干中赢得了老师傅的一致认同与尊重。

2009年刘金汝来到了苏丹麦洛维电站,工程施工,测量先行,测量工作进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后序工作的进展。每接到一项新工程,刘金汝的测量班组立刻就进入了“战备”状态,审图纸、跑现场一分钟也不耽搁。当年7月正遇父亲过70大寿,按理说这是家里的一个大喜事,但工地在抢工期缺人手,刘金汝没有告诉任何同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毅然选择了继续坚守岗位。他拿起电话打给父亲:“爸爸,现在正是赶抢工期的关键阶段,我实在走不开,希望您能理解我……”当时,刘金汝的兄弟姐妹们希望他能回来,但老爷子却说:“我曾经也是水电七局三分局的一名水电工人,我理解金汝,让金汝在国外安心测量,不要管我。水电工人,本来就是要吃苦的,回不回都无所谓,关键是要把数据测准确。”说到这里这个身高1米75的北方汉子脸上流露出内疚,笔者看见他眼圈都红了,泪水在眼框里在打转。

2017年7月,刘金汝在巴基斯坦柯亚华电站项目任测量主管。柯亚华电站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地形复杂,工程量、施工难度都很大,特别是4号公路是当时工作面最远的地方,标段穿山越岭,跨溪过涧,山高林密草深,测量工作人员每天工作都要爬到陡峭的山上,身上还要背着十几公斤重的测量器械,爬山时手脚并用,有时手机从衣服口袋里滑丢了都感觉不到,山上的茅草象刀子一样,划得手上身上血淋淋的,三角架和棱镜杆上都沾上了斑斑血迹。一天只能上下山一次,一去就是一天,在山上吃的就是自带的干粮和水。其测量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2018年7月刘金汝到尼泊尔那苏瓦项目担任测量副队长主管大坝的测量工作,大坝的测量人员除了他是中方人员,其余4人都是当地雇员。刘金汝感觉肩上担子重,为了提高当地雇员的能力,他首先从理论知识入手,把培训教材《工程测量学》等书籍送给他们学习,然后再手把手的教当地雇员的现场操作,没有任何保留。在外业实践上,大胆的让当地雇员现场独立操作,他则在一边全程跟踪指导,稍微有点偏差他便立即进行纠正,然后他再亲自司镜复核。他说,不真正进行实际的操作,只靠观摩和看书是学不会测量的。常言说,师傅教徒弟留一手,同行多拆台。但刘金汝对当地雇员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有人曾经劝他留一手,可是他却说:那是对工作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要想干好工作,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有的当地雇员刚学时不认真,有畏难情绪,他就说:不管你的底子薄厚,只要用心学,都能成为一把测量好手。用当地雇员舒巴士的话说,刘队不仅教我们测量技术,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工作,那就是严谨细致、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

刘金汝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生活虽然看似平淡,但生命便因这种平淡而精彩,送走了春秋,迎来了冬夏,29年的工作经历,他已经由当初的“小刘”变成了“老刘”,头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斑白,但心里的那份坚守,让留在了那苏瓦工地、留在了崔树里河畔上……


资讯编辑:季幸 18017665087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