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最美一线员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最美一线员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从来没想到以这种方式,与马老师共事这么久的时间。马老师,即原水电十局《岷江报》总编辑马川江同志,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其摄影作品多次被中央级、省部级刊物、报章、杂志发表。我与马老师相识是在2007年左右...

从来没想到以这种方式,与马老师共事这么久的时间。马老师,即原水电十局《岷江报》总编辑马川江同志,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其摄影作品多次被中央级、省部级刊物、报章、杂志发表。我与马老师相识是在2007年左右,当时年少的我偶尔有些“豆腐块”在《岷江报》上发表,一来二往也就结识了当时在《岷江报》工作的马老师。在2019年初,我在老挝南俄3水电站工地上见到了他,还是一副标准的摄影家穿戴的马甲,下车提的摄影器材比他的个人行李还多。“马老师,不是听说您去年退休了的啊,咋个,跑我们南俄3工地了啊?”,我随即问道。马老师笑笑,说道“采风、采风,咋个,不欢迎我嗦!”我回答到“怎么可能喃,这里随时欢迎您,只是您愿意来!”

没想到的是,马老师,这一待,就是以月为单位,直到现在,在与他偶尔的接触中,我也渐渐看到了一位退休新闻工作者的毅力和干劲。

镜头一:艰辛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更多时间用于处理工程上的事情,虽然项目部新闻宣传报道小组我为副组长,但我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无暇顾及。终于,有一天,马老师找到我,严肃的给我说“你是班子成员,你又是副组长,你不支持,谁支持新闻宣传?你天天都说忙,我就不相信你抽不出一点点时间过问一下!”迫于无奈,我答应马老师一同到处采访采访。

我们第一站便来到了调压井,南俄3的调压井239米深,属于老挝最深调压井,还没等我车停稳,马老师就蹿了出去,正当我给他介绍调压井的时候,他拿起相机就往调压井的龙门吊上爬,这可吓我一跳。这个龙门吊是专为调压井吊运设备、物资而特定的一种设备,龙门吊的爬梯比普通爬梯更陡,龙门吊上部距离地面10米,再加上239米深的调压井,可想而知,人站在上面会是一个什么感觉。我三步换成两步紧跟上去,边跑边说“马老师,你上去干嘛啊,太危险了,你要拍啥就在下面拍嘛!”这时,刚好一位项目设备维修人员正在例行巡检龙门吊,我又马上吼道“把那个带照相机的家伙,给我逮住!”终于在我跟同事的合作下,“逮捕”了马老师,此时,我们已经在龙门吊最顶部,马老师还念念不忘要拍摄,我见状,在操作室找来安全带,给马老师佩戴上,一端拴在龙门吊扶手上,我还是觉得不安全,便死死拽住他的裤腰带,“咔嚓、咔嚓!”几声相机的响声,终于结束了,我快速的把马老师“拖离”至地面。

来到地面,我火一下就窜上来了,“马老师,你这样太危险了,你信不信我叫HSE经理给你上课!”马老师淡淡的回到“没事,没事,我又不是没在工地待过,那个毛尔盖亚洲第一井,我还爬下去拍摄了的,当时同行的一个年轻小伙子都不敢下去,也是今天你调压井下面在施工哦,要不然我还要爬下去!”我一脸严肃的说“反正我不管,你只要以后跟我上工地,就必须听我的!”“好,好,好。”马老师回答到。

在回去的路上,马老师拿出相机给我看他在龙门吊上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嘴上喃喃道“你看,这个角度是不是更加好,照片是不是更加漂亮!”我扭过头瞅了一眼,然后继续开车,“好像是视线不一样,虽然我们也经常上龙门吊,但是都没发现竟然有这种美感!”我脑海里一闪而过,“不对,他的安全才是第一。”又马上自我否定了。马老师又无人一般说到“你不知道,我们搞摄影的,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镜头,我们各种拍摄的艰辛......就像你搞工程一样,你也追求极致的工程质量,我们搞摄影的也是!”

从那以后,经常会看到马老师为了一个镜头的美感付出的艰辛。为了拍摄大坝填筑夜间长镜头,他夜间架设拍摄器材常常熬通宵;为了拍摄老挝的蓝天白云流动长镜头,在办公区要“潜伏”一天盯着........

镜头二:出其不意

慢慢的,马老师跟我们项目的人也混熟了,加上项目新闻宣传制度的出台,项目的新闻宣传工作慢慢走上了正轨,对于马老师的采访,配合的人越来越多。

时间来到了2019年5月4日,这天,是南俄3引水隧洞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准备开始滑行至第一仓永久衬砌混凝土的日子。当时我、设计、监理、分包商都在洞内,全圆针梁式钢模台车正在缓慢滑入既定仓号,等待它使命的到来。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慢慢向我们走来,穿着雨靴,胸前挂着相机,没错,就是马老师。由于大家经常在工地上看到他,也就习以为常了,个人该忙啥忙啥,我继续指挥分包商进行钢模台车的滑移,设计监理会同质检部对第一仓进行验收,“咔嚓、咔嚓!”又是几声相机的响声,大家也没多想。

可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张照片,在2019年6月12日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人民日报》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南俄3水电站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情况,并在报道中提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投资或承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水利项目,目前在建的老挝南俄3水电站便是其中之一,建成后将是老挝重要的综合性水电站枢纽工程。近年来,集团加强国外项目属地化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不断提高项目履约能力,又好又快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的建设。

由于我是这张照片的亲历者,可以完全证明这张照片没有半点摆拍的因素,是真真实实反映现场施工的一种情况。事后,马老师无不自豪的说到“摄影作品上《人民日报》头版,别说其他兄弟单位,连四川省最近好几年都没有过!”

镜头三:执着

今年恰逢建国七十周年,电建集团公司亚太区域经理部要求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微镜头,南俄3被点名要求拍摄。当看到这份文件的时候,我心想,大家摆摆样子,嘴巴动一动,然后后期加上网络上的《我和我的祖国》歌曲,简单!

让人没想到的是,马老师竟然拿出一份《我和我的祖国》“分镜头脚本”,洋洋洒洒的19个分镜头,从大坝到厂房、从溢洪道到调压井,从合唱到独唱,从近景到航拍。我说“马老师,你这也太正规了点吧,我们都是业余啊,啥子分镜头、脚本,我都是第一次听说!我把人喊到一堆,红旗一挥,你一拍,再加上平时你拍摄的镜头,后期把网络上的歌曲添加上去,就得了吧!”马老师认真的说到“要不然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不但要拍,还要真唱!用真唱原声!”

得了,拗不过马老师,我这个左音团团长带着一帮人,利用吃饭前后那么一点空档时间,天天被马老师呼来唤去,一会这个人站位不对了,一会笑场了,一会镜头突然窜出其他人了......经常是一个镜头白天拍摄完毕,马老师晚上再进行修改中发现,有不对的地方,第二天又全部推翻重来。有同事给我说都要崩溃了,还不如上工地。这还不算啥,重点是,马老师竟然要求我们用原声唱出了,还要录音,这可难为了工地上以男同志居多的一帮爷们,然后,我们就在马老师的监督下,天天合唱练习,“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吃饭前后,你总能从南俄3办公区听到这首曲目。渐渐地,大家也就熟悉了、习惯了,最后终于交出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我也被马老师身上这种执着精神所感动,拍摄的后期,我就是要较这股劲,我就不相信一个微镜头都拍不好了。后来想想,马老师说的对,这跟我们平时工作是一个道理“要不然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这就是我认识的马老师,他跟他的摄影作品一样,那么的真实、情深、艰辛、执着。


资讯编辑:常倩丽 13916196852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