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工程巡礼> 峡谷上的高塔

峡谷上的高塔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9月10日上午,云南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红河特大桥最高的主塔——建水侧主塔封顶,建水侧锚碇施工也在顺利推进中,红河特大桥工程即将...

9月10日上午,云南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红河特大桥最高的主塔——建水侧主塔封顶,建水侧锚碇施工也在顺利推进中,红河特大桥工程即将进入系统化施工局面。

水电八局参建的建(个)元高速公路TJ8标项目全长9.25千米,包括7座桥梁、2条隧道、9个路基、1个枢纽。红河特大桥为建水至元阳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采用悬索桥设计,全长1366米,主跨为700米,桥址位于红河州南沙水电站上游,库区水面距桥面高达188.4米。

奔走在大山里的建设者

红河特大桥工程位于云南元阳县与建水县之间的红河河谷之上,这里沟谷被河流切割较深,地势高差悬殊,且气候垂直变化大,具有显著的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在5到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0%,常常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顷刻之间又云开雾散,一座七彩长虹横贯天际。如若是旅客看到,可能赞叹:好一个彩云之南。但这种天气对于工程人来说,却是一种考验。

多暴雨的天气常常破坏脆弱的坡面,造成滚石拦路,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山体滑坡。为保障员工的安全,项目部领导班子驻点带班,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都第一时间进行联络,确保信息畅通。此外,由于项目经理部驻地设在元阳县滨河路,该位置靠近G245国道,基本位于标段中间位置,红河特大桥建水侧的一工区是离项目部最近的营地,从工区营地到项目部,即便是驾驶经验娴熟的老师傅在蜿蜒的山路上也需要30分钟才能抵达,更别提更远的红河特大桥元阳侧的二工区营地与他白依隧道的营地了。为确保进场后快速推进工作,项目部根据营地布置情况拟定了两条施工便道施工方案,在尽可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现有约7公里土路清理、平整、硬化为混凝土道路,并铺设新的混凝土便道约3公里,为项目部各项物资进场提供了基础,也为建水县至元阳县的道路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担当了央企责任。我们的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启了项目部从零开始建设的征程,扎根在了山里。

在现场采访过程中,时不时能看到建水县至元阳县的短途大巴、小轿车、大货车穿梭而过,在蜿蜒的山路上渐行渐远。

环境与任务的双重考验

在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成立之初,它就背负着重大的使命:要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要争创“鲁班奖”,要打造八局“大路桥”品牌。

中国水电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素华强调:“要充分利用电建集团的资源优势、电建路桥公司的平台优势,抱团打天下,把心用到极致,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搞好红河项目建设。”

在这样的重任之下,项目部团队欣然领命。

山高地险,生活条件差,是这个项目部不能逃避的现实。除此之外,从3月下旬至10月下旬,白天日常气温高达40℃,最高温甚至达到了46℃。这样的极端天气对员工的意志是非常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许多新分大学生难免产生心理落差:一同分配的新生,有的去了各项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自己却来了这样一个风吹日晒的“山沟沟”,生活条件艰苦不说,工作环境也异常恶劣。白天长达10小时的高温,以及强光、强紫外线照射,即便心里能忍受,身体也吃不消。正如“他白依隧道”工点负责人宛淇飞所讲:每天在极端的天气下上班,刚从校园出来的新员工没吃过这样的苦,常向我倾诉。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情绪,为此我经常开导他们,不要羡慕生活安逸的城里人,你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坚持下去,不仅让自己的意志得到了磨练,娱乐生活少就能多花时间提升自己硬实力,而且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后出去了成长会更快。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手下的几个徒弟进步很快,许多小事情上已能够独当一面。

如今,接受采访的项目经理郭照辉笑着挠了挠头:“来这里两年多,头发还真的是白了不少,好在咱们这个团队共同坚持了下来,得感谢这些兄弟们。”

这样的项目经理、员工与徒弟,也只是这个团队中的一份子。坚守在这里的工程人,经过不懈努力,让工程建设走上了正轨。凭借着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的优质履约,水电八局在2017年与2018年均获评云南省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最高级——AA级。

困难是成长的垫脚石

2017年11月8日,红河特大桥建水侧主塔桩基开始施工,标志着桥梁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018年4月27日,红河特大桥建水侧主塔承台开始施工;2018年6月27日,红河特大桥建水侧主塔下塔柱开始施工……在红河特大桥主塔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工期节点目标,团队在摸索中克服了多重困难。

一重困难:大风与高温。在笔者采访的过程中,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及大风与高温天气对工程进度带来的巨大影响,尤其在春秋季,处于峡谷风口的施工现场刮8级大风也不是稀罕事儿。自太阳落山伊始,大风伴随着夜幕的降临逐渐增大,或许在现场的营地能看到旗帜随风飘扬,而高达百米的主塔上方,大风的威力已能吹得吊篮晃动。为了安全起见,现场管理人员会提前叫停,所有施工人员整理好手上的工作后撤离主塔。同时,为了提前预控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牵头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方案并进行演练。还花重金为红河特大桥定制气象预报信息,从宏观层面为项目保驾护航。

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桥梁施工进行三班倒是常规做法。但在这里,从上午9时开始到晚上7时,长达10小时的高温炙烤着所有人的身心。因此,在排班上,他们灵活调整,活用两班倒模式。早上7至10点,下午4至7点为白班,回避掉气温炎热的中午时段;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7点为夜班。但因为大风天气的干扰,两班倒又如何才能将工期跟上呢?也许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加人。每个工序中,在不影响现场工作面的情况下,在不打乱节奏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效率与进度的平衡,现场管理人员会蹲点查看施工情况,一边指挥一边记录,经过多次比较之后,罗列出效率最高的“阵容”,将两班倒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二重困难:混凝土质量难掌控。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容易受材料、设计、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建设初期,原材料、高温、大体积浇筑成了团队头疼的难点。

与混凝土相关的功课,他们选择了“内外兼修”。

为确保红河特大桥主塔的外观和内部质量,团队制作了桥梁的微缩版首件,用于验证工艺、工法、脱模机、原材料。并在兼顾安全、效益、交通等综合因素基础上,对大型临建设施选址实地考察5次,推动了拌合站、钢筋场、料仓等临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从源头把控工程质量,力求精益求精。

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项目部也煞费苦心。“混凝土质量不行,后续大量混凝土都没法浇筑,所以项目部和实验室做了大量工作。”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工程部主任张志强如是说。在供应阶段派专人对进料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含沙量、粒径等指标。在调配阶段,实验室结合气温数据,不断摸索,对混凝土进行了大量与温度相关的配合比实验,保证调配阶段的指标正常。期间,项目部还结合水电站大坝施工的技术,在路桥项目首创采用了4℃的冷却水拌和,并给搅拌车“穿上衣服”,隔离搅拌车内混凝土与高温空气的接触,使混凝土到达现场时能低于30℃。张志强还提到,建水侧承台高达7米,单个承台混凝土浇筑量近6000立方米。为此,他们采用了30公分高的薄层台阶式浇筑法,并采用雾炮机对浇筑仓面喷洒降温,在仓面埋设水管输送常温水等手段,各种方案共同发力有效保障了混凝土不开裂。随后,在红河特大桥元阳侧与建水侧的锚锭、主塔实心段等部位施工中都采用了该方案,均未出现开裂问题。

与同类型线性工程相比,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混凝土质量控制达到了行业内领先水平。红河特大桥作为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是所有检查的必检场所,已多次迎接云南省、州、县等地方的观摩团队考察,并获得好评。

无缝衔接的工作计划

主塔有几个主要部位:桩基、承台、墩柱、上中下三道横梁。墩柱的标高根据所在区域有所不同,混凝土使用量也从110立方米到280立方米不等。而高度约6米的标准节是墩柱中最多的施工段,因此标准节是他们打好工期攻坚战的决定性部位之一。为了将施工进度严格把控,他们制定出严苛的工作计划,最典型的方案就是“精确到小时”的时间控制制度。

红河特大桥工区副主任王加祥是2015年加入八局的员工,略显瘦削的脸庞晒得黝黑,深邃的眼神带给人镇定之感。他话不多,语速奇快,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常常让人不好意思地请他再讲一遍。但当聊到现场施工的时候,他却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地讲解,话语中充满着自信:“主塔共有32节,其中标准节是施工时最好推进的区域,包括劲性骨架安装,钢筋安装,爬模及模板安装,浇筑等工序。现在我们的要求是5天完成一节,为此,我们制定了24小时无缝衔接的工作计划,进展速度还行。”说完,他领着我们走进了现场办公室,说要展示一些东西给我们看。

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现场办公室里,有一个办公桌一把椅子,还有一张供人休息的长凳。在采访过程中,有好几位工友静静地推门进来坐在凳子上休息。这个办公室里,有两块架着的活动白板格外醒目,其中一块板上粘贴着一些A4纸打印的表格。经他介绍我们才知道,这就是详细到小时的工作计划,每天的24小时,被划分为了各个区段,罗列出了每道工序计划工时和起止时间。而另外一块板上,则用白板笔分类标注了每天工作完成情况:10:30左幅钢筋验收,18:30爬升模板;波纹管定位基本完成;预埋件已完成……

在严密的工作计划加持下,红河特大桥主塔的工期进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掌握工期上的节奏

红河特大桥建水侧主塔采用门形塔,混凝土框架结构,自承台顶至鞍座底高为181.286米,塔柱底部横向中心距28米,塔顶横向中心距27米,主缆中心距27米。主塔设上、中、下三道横梁,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结构。根据塔柱与横梁施工的先后顺序,可采用主塔与横梁同步施工或主塔与横梁异步施工的方法。在前期施工阶段,为保证主塔稳定性,项目部采用了塔梁同步施工方案,随着主塔高度的不断攀升,项目部加强了对塔身各项数据的监测,一切数据均在控制范围内。为明确塔梁同、异步施工对主塔施工过程及成塔后受力条件、线形的影响,项目部在专家指导下,分别对塔身弯矩、轴力、控制截面应力、横桥向累计位移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塔梁异步施工的可行性。后来,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比对优化方案后,决定对建水侧主塔中横梁和上横梁采用塔梁异步施工的方案。

“争创国优奖,争夺鲁班奖”是他们的不懈追求,除了瞄准当前的工作下狠功夫,项目部还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预判,结合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进行了超前策划,建立了标准化梁场,对桥梁后续施工的部位提前进行部署。

在“试验现行、首件认可、样板引路”的十二字方针引领下,2019年7月15日,项目部进行了T梁预制首件工程施工。从原材料的配合比、工艺、工效、外观质量等方面对工艺进行验证,确保T梁质量。目前,T梁的预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日产能达到2.5片。

逐渐筑起的人才队伍

处在云南省西南边陲的这个项目部团队,也是从水电行业转行的一群建设者,为了增强自身硬实力,他们采取了“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自项目部开工以来,项目部团队主动出击,到过大渡河、虎跳峡等4个地方考察,学习借鉴这些地势险要的地方建设大跨度悬索桥的相关经验,并通过组织内部学习、培训,让团队的年轻人掌握技术与工艺,快速实现能力的提升。

红河特大桥工区总工程师赵超是从外引进的、有着十年桥梁施工经验的专家。他指出,红河特大桥总体规模上在国内其实算中规中矩,主跨700米也不算特别长,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险恶的环境,让这座桥的建设难度翻了番,甚至相对于在长江上建桥,这里更难。他在采访中还感叹:这么艰苦的环境,许多工人来干3天、5天就走,甚至有些工人干一个上午就走了,工人的流动性特别大,班组时常难以凑齐。不过咱们的小伙子们几乎都坚持下来了。

“除了你们已经知道的环境上的艰苦外,其实还有一点非常困难的因素,就是团队年轻化,相关经验欠缺。”赵超意味深长地表示,“不过,相信这一项工程完成之后,经过这么多的磨练,这个团队肯定能成长为一支实力至上的队伍。”

笔者曾好奇地问:如果是您之前的单位承担了这样一座颇有难度的工程,在克服难度时会选择怎么做?

赵超笑了笑,回答道:还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吧,他们有一个约200人的技术团队专门对“高、大、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或许,我们公司也可以借鉴一下,加强两级总部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集体的力量。

勇气、智慧、能力、意志等各方面都在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角色身上得到了呈现,这个团队除了在建设高塔,建设大桥,建设公路,还在筑起一只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未来可期。

从峡谷到山峦,从河流到山川,从民族到文化,云南集多种元素于一身,孕育出了多彩的人间。在这样多元的地区,水电八局的工程人也在孕育着新的人间艺术,孕育着新的蓬勃力量。


资讯编辑:常倩丽 13916196852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