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铁疙瘩”的“专职医生” 记水电八局盾构维修保养专家何兵

“铁疙瘩”的“专职医生” 记水电八局盾构维修保养专家何兵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这个铁疙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何兵第一次走进地下30米的隧道,第一次感受到没有太阳却比被太阳直射更炽热的温度,第一次看到几百吨的盾构机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地...

“这个铁疙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何兵第一次走进地下30米的隧道,第一次感受到没有太阳却比被太阳直射更炽热的温度,第一次看到几百吨的盾构机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地下30米“钻”出真本事

2007年,何兵在武汉长江隧道接触到盾构机,那是一台需要20余人合力才能抱住的大型泥水盾构机。

面对这样大的“铁疙瘩”,何兵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个子不大的他,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这个“铁疙瘩”是用来钻洞的,便一股脑儿的将精力投入了进来,一天到晚拎着个工具包跟在老师傅的屁股后面。老师傅走在前面,他跟在后面。老师傅擦擦仪表上的灰尘,半眯着眼看表盘上的数据,他也有模有样地学着看仪表。老师傅拿着扳手拧了拧机车上的某个部件,他也假装手里面有扳手一样,使出全身力气拧了拧。

老师傅许是感受到了何兵那股子傻劲儿,不管多热多累,都愿意跟着自己钻进盾构隧道里。于是,开始慢慢向何兵传授一些理论知识。然而,这对于完全没有任何机械方面理论功底的何兵来说,也非一件易事。

“那段时间,我破天荒的第一次去买书。《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能》《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与维护》等等,一买就是近十本,每天都看,还有几本十多厘米厚的零部件图纸,吃饭、睡觉、上洗手间时,脑海里、嘴边都是这些词,感觉自己像走火入魔了,只希望快点学到本领。”对于那段钻进书本里的生活,何兵历历在目。

但要真正当好一名“医生”,“纸上谈兵”是绝对不行的。何兵也是深知这一点,除去书海,他便全身心的钻进盾构机里。边看图纸边去摸摸看看每个零部件,边操作机器边熟悉盾构机构造及工作原理,边讨教边记录每一个维修保养要点。狭小的空间里总是能够看到一个不怎么灵活却无处不在的身影,钻来爬去,一身的尘土和油渍,黑漆漆的。

日积月累,何兵终于吃透了这些图纸,熟悉了每一道工序,掌握了盾构机维修保养过程的一般操作技能。“这个‘铁疙瘩’虽然大,但也像人一样,管线是它的血管,电机是它的心脏,刀盘是它的牙齿,而我要做的便是照顾好这个‘大娃娃’。”就这样,何兵在地下30米的隧道里,“钻”出了一身本领。

黑暗中的“及时雨”

2013年,带着一技之长的何兵来到了深圳地铁7号线,加入了当时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上沙站至车公庙站区间盾构班组。从此,他和水电八局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深圳地铁7号线车上区间因遭遇大型孤石,盾构机停机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何兵每天的巡视检查不少于两次,大大小小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只为确保盾构机重新启动时能顺利掘进。

武汉地铁8号线因盾构井长度有限,盾构始发采取了分体始发技术,前期盾构机一部分位于井下,一部分位于地面,何兵带领维修班组改装内部机械,调试过程中地上地下来回跑。“一天下来,上下上下得有个十来趟,每天腿都是酸麻的,这滋味,谁体会谁知道。”当盾构机掘进到一定距离,完成盾尾下井实现二次始发时,何兵自嘲道。

长沙地铁4号线阜埠河站至碧沙湖站区间盾构横穿湘江,并需穿越湘江探孔密集区、溶洞区等复杂地质,是整条地铁线高风险点之一,这也是维保最为艰难的路段之一。“维修盾构机不是一锤子买卖,故障的位置和造成故障的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期间,何兵带领维保人员加班加点,盾构每掘进一环会稍作停顿,给管片拼装留下接近半小时的时间,而他们便是利用这一个又一个短短的半小时,解决各色各样的问题,排查一项项故障隐患,最终实现盾构机“零故障”穿越湘江。

有人说,对于机电维修工人来说,难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这一业界真理,何兵也是深有感悟。一天夜晚,何兵才从隧道现场回来冲完澡,还未来得及拨通家里的电话时,自己的手机倒是先响了起来。“兵哥,拼装机好像出了问题,管片没法拼了。”电话那头传来施工员小王急促的声音。听到现场有问题,何兵一脚踩进那双还冒着热气的劳保鞋,边走边穿就跑去现场了。

到现场后,何兵先查看了故障情况,发现管片拼装机在装载着管片向上旋转进行安装时,没有足够的动力旋转到上方,管片无法拼装,盾构机也就只能停下来了。发现问题后,何兵有条不紊地指挥放下管片,让拼装机进行空转,发现在抓取头不承重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旋转。他当下便判断是动力系统的问题,于是开始尝试调整油压,排查电机、变压器等。然而,意外的是,这些地方均未发现问题。已经是深夜两点了,眼看着大家在气温高达五十度的隧道中焦急等待的眼神,何兵额头上那一颗颗豆大的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滴。实在没办法,何兵只能带上另一个维保人员,从机车的每一个系统开始进行检测。就算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开展了细致检查,他们仍未找到故障原因。看了看手表,指针快指向6了,何兵摸摸了额上的冷汗,咬了咬牙说:“拆机吧。”一名专业的维修人员在没找到故障原因的情况下绝对不会盲目拆开机器设备的,何况是素有“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

何兵说完后,隧道内陷入了沉默,“开干吧”,盾构主司机一句简短的认同,让何兵打着鼓地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拿上工具包,回到了故障根源地,不同尺寸的扳手一字排开,一个螺栓一个螺栓拆下来,尽管拿着工具的手还是忍不住抖动,但在机器内部暴露在眼前之时,何兵松了一大口气。原本管片拼装机在拼装过程中,抓取头是由内部三个齿轮提供受力点,支撑管片的固定和旋转,但现在中间这个齿轮受到磨损,咬合不紧,无法受力,导致抓取头在承重时难以发力。终于,在更换齿轮后,拼装机正常工作,盾构机也恢复了正常掘进,近20个小时的维修过程也终于告一段落了。

“盾构机一旦开始掘进,最好的状态就是勇往直前,所以我们维修保养就要保证这个‘铁疙瘩’身体健康,否则耽误的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影响整个项目,甚至是整条地铁线的施工进度。”所以,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天气,对讲机或是电话那头的一句话,何兵总能化身隧道中疾驰的风景,就像黑暗里的“及时雨”。

平凡人的小骄傲

“白天不懂夜的黑”用来形容盾构施工人员的日常是最合适不过的,清晨起床便下井,太阳快要落下了才回到地面上。上晚班的同事们洗把脸赶着落日的余晖和同伴交接了工作,又开始他新的一天。

“我学历不高,不像那些科班毕业生,没什么基础,能干盾构维保,对我来说很幸运了。我们80后眼里,有一技之长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被问及工作是否辛苦时,何兵是这样回答的。

在2017年中国水电八局铁路公司举办的第一届“争先杯”盾构技能大赛上,何兵荣获盾构维修保养专项第一名,并获颁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从领导鼓励他去参加比赛,到决定尝试一下,再到最后获得第一的好成绩,何兵坦承道:“在台上领奖时,听到台下同事们的祝贺,看到他们投来羡慕的眼神,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很骄傲自己当初没被这个‘铁疙瘩’吓跑。”

但何兵的小骄傲也通常是在那么一瞬间,面对零部件数量以万为单位的大型机械,问题永远都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昨天碰到螺旋机卡了,今天发现电位计输出信号异常,还不知道明天又会发现什么问题。“很多问题都是新问题,在每一个新问题面前,我也是个初学者。只不过,我经历得比较多。”何兵始终对自己、也对他的徒弟们这么强调道。

去年中旬,何兵临危受命来到了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五标洪山区政府站至文昌路站盾构施工区间。盾构前期工作在普通的维保工人看来,可能是个比较轻松的活儿,每天给齿轮、螺栓等部件打打黄油,润滑一下就基本完工了。但何兵似乎就没过得那么舒坦,每天的日常巡查和设备保养之余,他还跟着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的人一起学习。

一天,在盾构机整体调试过程中,他突然发现承装黑油脂的油桶内油泵一分钟泵的次数略高于往常,通过粗略的计算,这样下来黑油脂的损耗太大了。于是,何兵开始自己琢磨如何减少各管路的黑油脂注入量,更换黑油脂分配法。经过何兵这样一番改进优化,黑油脂损耗量比初始调试阶段降低了将近30%,相当于每桶黑油脂节省了近万元。从那以后,大家对于何兵的认识又多了一份敬佩。

前不久,某单位盾构施工队伍想要挖角何兵,担任其维修班组的组长,何兵果断地拒绝了。几位老友还替他可惜,问及为何不走时,何兵总是沉默不语,只是呆呆地看着身边这些不曾离开的身影,是上级,是同事,更是兄弟;是幸运,是感恩,更是骄傲。

“铁疙瘩”很大,它的“脾气”也不小,但“专职医生”的称号也并非浪得虚名。


资讯编辑:陈双双 18251838867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