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巴铁足金

巴铁足金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今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68周年。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8年来,中巴友谊坚如磐石,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大型能源项目的卡...

今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68周年。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8年来,中巴友谊坚如磐石,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大型能源项目的卡西姆港燃煤电站,正在成为中巴友谊新的见证和坐标……

“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在巴基斯坦,有这样一句动人的乌尔都语诗歌。

此行,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巴基斯坦,中国人民心中的“铁杆朋友”; 卡西姆港燃煤电站,中巴友谊篇章上的一抹亮丽色彩。

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行走在人群中的东方面孔,总被机场工作人员报以暖心的微笑,当确定你是中国人后,对方还会用中文“您好”“谢谢”来热情地问候。

虽身在异国他乡的土地,却有着如沐春风的温暖和体贴入心的亲切,而40公里外的卡西姆电站正在为这种温暖和亲切,注入了生动而全新的注脚。

潮起卡西姆

作为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的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

这从机场到卡西姆电站的路上可见一斑。前面军车开道,后面警车押运,荷枪实弹,空气中凝聚着些许紧张。

海外投资,首先考虑的是风险。卡西姆电站的投资控股方中国电建集团,不可能不意识到所要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形势。

然而,真金不怕火炼,患难考验友谊。

中巴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早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两个文明古国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中国汉代使节张骞、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

巴基斯坦也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亦是中国唯一一个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巴基斯坦有个独一无二的称呼——“巴铁”,巴基斯坦人民则将中巴友谊比喻为“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

早在上个世界80年代,中国电建便进入巴基斯坦市场,成为中巴友谊的使者。

进入21世纪,巴基斯坦全国日均电力缺口为400万千瓦时,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日均电力缺口高达750万千瓦时,伊斯兰堡、拉合尔等大城市也要每天多次拉闸限电,已经严重制约了巴国家经济发展,巴政府迫切希望改善目前主要靠重油发电的能源结构。

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建设大幕拉开。

“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晏志勇董事长这样概况中国电建的独特优势。正是依托这种优势,根据巴方需求,中国电建为其量身定做了 “远景2025”能源规划。该方案提出通过增加风电、燃煤电站等电力供应,改善巴基斯坦目前单一电力来源现状。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卡西姆电站项目应运而生,建成后将成为巴基斯坦南部的一个火电基地,直接接入500kV主网,送至中北部地区消纳,满足中北部地区的电力需求。

2015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中国电建接过了这份为中巴友谊增光添彩的接力棒。

三年时间,在一片盐碱地上,建起一座2×660MW的现代化的电站,在国内尚现在紧张,何况在物资匮乏、安全形势不荣乐观的巴基斯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项目由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平台电建海投公司牵头实施,中国电建旗下9家子公司参与其中, 3000多名中巴员工投身到这项被誉为巴基斯坦1号工程的项目中去。

大道至简,诚信为先。巴基斯坦认为“诚信比财富更有用”,中国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多少个不眠之夜,千百场磋商会谈,无数次论证分析,寻找着各方诉求的交集点,谋划着满足各方要求的同心圆,真诚沟通、互利共赢,逐条落实合同条款,树立起精诚勤勉典范,开辟了合作共赢之路。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中国电建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发挥下,在中巴员工的胼手胝足、汗水挥洒间,原计划的节点,都被超记录的红线抛在了后面。

2017年11月10日,首台机组提前50天并网发电;2018年1月15日,二号机组提前74天并网发电;2018年4月25日,电站提前67天进入商业运行。

目前,卡西姆电站已累计发电超过100亿千瓦时,在冬季约占到巴国家发电量的15%,让400多万家庭用上了低价、清洁能源……

中国电建实力再次得以验证,中巴友谊再添一块稳健基石。

兄弟一家亲

车在漆黑的路上疾行。远处闪现一片灯火通明,那是两座高高的锅炉钢架,还有若影若现的烟囱和水塔,那里就是卡西姆电站,凝聚着光荣与梦想的地方……

翌日清晨,碧空蓝天,卡西姆电站终于呈现在眼前。

雄伟的主厂房,高耸的烟囱水塔,整洁的路面,还有葱绿茂盛的树木花草,这座矗立在阿拉伯海北海岸的现代化电站与国内优秀的发电站一样挺拔俊美。

当然,如果说不同,你也随处也可以看得见。比如路两侧的路灯上,是中巴两国的旗帜,安全标语是中英文说明。一队队巴基斯坦员工从远处走来,他们身着工装,不时闪现的企业LOGO,显示着他们是中国电建的一员。

卡西姆发电公司先后两次从应聘的200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选出了150人派往中国同类型发电厂学习深造,学成回国后直接进入电厂工作,成为巴基斯坦国内发电机组运行的“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座电站也成为了一座大熔炉。

现在,400多名中国员工与600多名巴方员工在这里一起工作,共同成长。电建海投公司提出的“电量、电费、安全、效益、责任”五大要素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确保电站安全运营了500多天……

在主厂房13.7米层,见到了23岁的巴籍员工奥马尔汗,他也是赴中国“留学”的100多名巴方员工之一,现在已是生产技术部的助理工程师。

“能到卡西姆港电站工作,是很多巴基斯坦有志青年的梦想。我在中国度过的一个温暖的冬季,中国老师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我的毕业证还是电建海投公司董事长盛玉明亲自颁发的……”回忆那段时光,奥马尔汗仍感慨不已。

奥马尔汗的中国“师傅”生产技术部主任饶荣,是四川彭州人,家乡紧挨着汶川。“在2008那场大地震中,巴基斯坦人民举全国之力为地震灾区抽调帐篷,伊斯兰堡战略储备库中的帐篷甚至都被搬空了,这份深情我永远忘不了。”这也是激励饶荣投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来到巴基斯坦的动力之一。”

卡西姆投产发电以来,由于巴方输送电网的薄弱,先后发生了卡96次500KV送出线路跳闸和16次全厂失电的极端状况,对机组正常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没有抱怨,也没有气馁,唯有积极主动作为。除了为巴电力公司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还邀请巴国家电力公司专家到中国国家电网参观考察,以提升巴基斯坦电网稳定性。

今年年初,卡西姆电站进行首次扩大性C级检修,巴电网公司也集全国之力对送出500kV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共同确保电站的安全稳健运行。

这是信任达成的共识,这是友谊推进的行动。

从现场回来,办公楼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三层建筑。二层是的运维单位甘肃能源,三层为业主方电建海投,无缝对接的“二位一体”组织管控模式让两者更为紧密。

在三楼茶歇处,见到了老朋友——杨帆。

杨帆本名法扎勒•拉希姆。三年前,他加入到了卡西电站姆,见证了这座电建的崛起,由于工作出色,当先了海投之星,到北京总部接受表彰,还被中外多家媒体采访,并成为多部专题片的主角,在中国电建相当有知名度。

从综合办安保专员,再到计划经营部商务经理,杨帆有使不完的劲。

在走廊里、工位上、会议室里,随处可见中巴员工沟通交流、忙碌穿梭的身影。杨帆说,这份兄弟般的感情,早已融入工作,化为行动。

共同的家园

夕阳西下,卡西姆电站生活营地里慢慢热闹起来。

16栋三层宿舍楼,组成了1000多名中巴员工的大本营。

道路两侧,楼舍之间,绿草茵茵,满树繁花,也引得周边的白鹭、鸽子、海鸥,来这里觅食栖息。

原来,在电站不远处的海上有一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干旱型红树林。

为了这片红树林,卡西姆采用的环保技术优于国际水平,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量非常低,还移植红树林125英亩,约65,000株红树幼苗,并呵护它们的成长,为汪洋之上再植一片新绿。

营地里唯一的一家超市也在此刻开门营业。超市不大,只有十几个平方,却品类繁多,一应俱全,从生活日用品,到巴基斯坦特色干果零食,再到中国的老干妈、乌江榨菜等下饭菜,满满当当,聆郎满目。

这是为了满足不能外出购物的需要,由一名巴基斯坦小伙子经营,它有一个特别动听的名字:“龙源小超”。

出了超市,对面便是职工食堂了。巴方职工食堂后厨里,帅气的面点师傅,正熟练的制作面食paratha(抛饼),两张鏊子,上下翻飞,只需一两分钟,一张paratha,便可称为用来沾料包裹食物的百搭面食。

在中方食堂的档口,中国师傅正在做着另外一种经典面食——兰州牛肉面。虽然是在巴基斯坦,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标准不能降,原滋原味,地道正宗。

这座建筑面积400多平的食堂是中巴员工共同的味蕾故乡。大家同用一张就餐卡,可购中餐,也可选巴餐,许多巴籍员工闻香寻来,围拢在牛肉面的窗口。

不时有巴方员工对着里面师傅,伸出二根手指,大声的喊道:“师傅,二细。”

晚饭后,建筑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的综合馆,是卡西姆电站职工下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有4块标准羽毛场地,有数百册书籍的阅览室,还有三套高配置的健身器材,即可在赛场上挥汗如雨,也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运动场上,中巴员工相互“约球”,相互切磋球技,一串爽朗的笑声,碰撞在四壁,又反弹回来,像一阵阵震颤的雷鸣。

润物无声,容而后融。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中巴员工,让这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中巴友谊就像一束光,透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折射出来,照得人心底暖暖的。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国家之间,并非只有冰冷的利益和谋算,也有温情和感恩,“巴铁”的存在,证明了这一点。

在巴基斯坦有一句名言“宁舍金子,不舍巴中友谊。”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利”友好,而是长久以来积淀在两国文化和两国人民血脉中的友好传承。中巴友好的历史渊源“根深蒂固”,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

虽然,也有别有用心者会发出“杂音”,但中巴两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中巴人民愿望不可逆,和平与发展大势不可挡。

一座电站,就如同中巴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闪亮坐标,它不仅仅发光发热,它还是有情感的,有文化的,心与心碰撞的; 它又如同中巴友谊纽带上一节纽扣,中巴兄弟相聚在这里,并肩奋斗,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共同携手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千年丝路,古道新程。中巴友谊,成色十足。在卡西姆电站,中巴员工正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挚画一抹中国电建色彩!


资讯编辑:常倩丽 13916196852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