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最美一线员工】“工匠精神”就在身边

【最美一线员工】“工匠精神”就在身边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在大藤峡砂石项目部,有一位个子瘦高,总是一身油污工装,后背常年湿漉的一线职工。他工作时表情严肃,与之交流时却总面带微笑,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

       在大藤峡砂石项目部,有一位个子瘦高,总是一身油污工装,后背常年湿漉的一线职工。他工作时表情严肃,与之交流时却总面带微笑,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龙文明,现任大藤峡项目一工区副主任。

我们在平日里总喜欢称呼他为“老龙”,他欣然接受,称呼简单在工地上很常见,但工作座右铭也是如此简单我倒是头一回听说。这不,老龙的座右铭是——做好每一件小事。

如此简单直白的座右铭体现的正是他的务实。他把每一天的工作分组成若干件小事,再用无言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劳动创造效益的真谛,受到项目部上下干群的一致首肯。因此,今天必须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群众眼里公认的匠人。

工匠成长之路

1988年,21岁的龙文明来到湖南东江电站水电八局吊装队从事吊装工作。由于他的不懈努力,迅速成长为八局吊装队技术过硬、施工经验丰富的吊装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先后参与了东江、白石窑、红岩子等6个电站项目的吊装工作,练就了吊装指挥作业技术精湛的真功夫,他参与的每一个吊装项目施工措施到位、安全技术缜密,于重重困难之中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攻坚仗。

2004年,老龙来到三峡砂石项目部,一边负责吊装工作,一边从零开始学习砂石设备建设安装、运行工作。

常人只知隔行如隔山,但在老龙这里,他却偏不信这个理。多年的锻炼与积累,使他从对砂石生产设备一窍不通到听设备运转声音,就能辨别异常情况;从职工汇报生产异常,就能快速找出问题并迅速得到解决……如今,整个砂石生产设备技术都印在了他脑海里,哪里口径需调节多少,哪一层筛网生产的料子是否有质量问题,哪里需要维修保养,哪里运行多久会出现什么问题等等,他都了如指掌。

让笔者对他心生好奇的是前些日子在整理施工日志时,无意间被其中的一句记录深深地震撼了——“轻轻的(地)敲打就转动了”,这是老龙对Z2胶带机某一处上托辊的交接班记录。当时看到这处记录时,我情不自禁重复默诵了几遍,内心立刻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这是怎样的一种钻研?这是怎样的一种愿景?是的。一个托辊几百元,但十个托辊要几千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正是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从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做起,在岗位上不忘初心、不断专研,为砂石加工系统创新创效、排难克难提供了不竭“动力”。

大藤峡激情岁月

2016年1月,老龙来到大藤峡,参与大藤峡砂石加工系统建设,由于工程的快速上马,业主对砂石建安期的几个节点工期时间要求非常“苛刻”,有些工期短到“难以接受”,甚至被组织施工的技术人员都视为无法完成。那次,他仅用三天时间便将D19、D20全部安装完工(总长387米)。从转运材料、施工策划、到制作安装,他带领他的15名同事克服了暴雨天气、场地积水、狭窄等不利因素,甚至很多笨重的设备物资靠最原始的肩扛手抬来推进工期节点,创造了胶带机建设安装的奇迹。

从吊装指挥作业到创造建设安装记录,这一步的跨越,不是所有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储备,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更需要做好每一件小事。

对于砂石加工系统的任何设备,只因他独到的匠人精神,迎刃而解只是时间问题。

2016年5月,大藤峡砂石加工系统迎来了系统的单月首次小高峰,中碎1#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液压缸不能锁住定锥,造成震动大;老龙在常规检查下排除了紧固件、液压缸活塞处和油管漏油的问题,经过无数次推敲查找,他终于发现缸体几个活塞下支撑平面均凹陷近一厘米,活塞长度不够,造成设备在运行中液压缸不能将定锥锁住。问题找到了,他又研究解决处理办法,很快用1厘米钢板垫焊在凹陷处,圆满地解决了1#中碎机震动难题。

他不仅是位“神医”,还是一位称职的“运行工”,破碎机加工工艺中每一次运行都要严格设定参数,不同的开口生产不一样的料径,也会直接关系到后续加工产品的质量;每次设备开机前,他亲力亲为地教员工调节开口参数,与员工交流他的设备管理心得。

工匠的担当

在同事的眼中,他还特别“傻帽”,那就是接受第一筛分车间8台振动筛及交错分布的14条胶带机夜班维修保养工作。第一筛分车间接受的料源是未经任何设备加工的毛料,且大藤峡料源为红岩石,对筛分机筛网及设备的磨耗惊人,每台班运行后,维修保养工作量巨大,这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项目领导权衡再三,说非老龙莫属。老龙带着3个劳务工,一连“锚”上了四个多月,与他一起工作的几个劳务在坚持不到一个月后,都陆续要求调至白班运行组,只有他,一直“傻”到夜班维修保养组解散。

坝下临时码头上料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台班都与运输毛料船有工作上的接触,还受台风及雨季水位的影响,外部因素的制约导致上料能力大打折扣,为确保有效堆料,老龙经常要与时间赛跑。

记得去年的6月,黔江流域水情、险情不断,坝下临时码头水位不断上涨,29日当天下午,水位迅速上涨3米,超警戒线(38米)1米,老龙立即跳下被水淹没近2米的Z1、Z2胶带的钢丝绳处,果断打开卸扣并组织员工将1#、2#码头的胶带机及机尾料斗迅速拖上3米高,避免了胶带机及料斗被洪水冲击带来的侧翻损失,为项目部码头汛期后续抢修工作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码头共有大小设备15台套,其中5条公用胶带机对码头24小时连续上料来说是“心脏”,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坝下临时码头上料能否正常进行。近一年来,老龙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及高度的敬业精神,对Z系统各设备进行了改造,对12个关键滚筒进行了的包胶,协助工区对Z5、Z7电动滚筒进行修复,为码头上料能力从原来的每日1.3万吨提高到2.5万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为项目节约成本二十多万元。

笔者曾问老龙身边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同事们总是异口同声地说:“负重而行。”是的,他总是在所管辖的设备区域内,担当起所有的责任;哪个部位有问题,他总能最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哪里在抢修,他都在现场做具体而务实的工作;运行正常时,他又在各点面巡视或切割或焊接备品备件,从不在值班室里静坐休息。看着他瘦削的身板,细长的腿,我心里有时不得其解,这一件又一件没有尽头的工作他是怎么做到一丝不苟、一以贯之的。


资讯编辑:陈双双 18251838867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