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谁不学习谁淘汰——记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成都区域总承包部建设学习型团队

谁不学习谁淘汰——记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成都区域总承包部建设学习型团队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给你一本108页的书,你能多久时间倒背如流。很多人下意识是这个恐怕有点难,而对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成都区域总承包部(以下简称:总承包部)的杨志而言,这需要一周的时间。很多人觉得这个人一定记忆超群,但事实上...

给你一本108页的书,你能多久时间倒背如流。很多人下意识是这个恐怕有点难,而对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成都区域总承包部(以下简称:总承包部)的杨志而言,这需要一周的时间。很多人觉得这个人一定记忆超群,但事实上,大专毕业的80后杨志其实并不“聪明”。他会有这样的记忆力无他,就两字:努力。而像杨志这种情况在总承包部并非个例。

看到这里,就不由想起人们说的锦江“两怪”,第一怪:人人有证大家爱;第二怪:人人要说上讲台。

这两怪从何而来,要从总承包部总经理罗建林提出的:“谁不学习谁淘汰”说起。

学习之缘始于转型

说起总承包部的身世,就不得不从总承包部几个更名说起。

从2014年的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总承包部,到2015年原货运大道、汉州路等四个总承包部合并的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总承包部;再到2017年的成都区域总承包部。

三次转折,让这个单一施工承包商转变为建筑总承包商,从施工业务的管理到一个产业链的管理,也是公司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而他的职能也从当初的管项目演变为市场营销、项目管控和信誉评价管理。

发展就是变化。其驱动力离不开人才。但人才并非一成不变,也具有阶段性属性。

2014年初涉成都市政,外有中建、中交等企业的竞技,内有兄弟企业的关注,“鸭梨山大”;作为水电七局进军市政的“头炮”,打不响,丢掉的不仅是面子,还有未来的市政市场。这个担子压在了锦江人的身上,也牵动着七局人的心。

“虽然是市政前锋,但我们当时市政持证率很低很低,市政相关专业人才仅占总承包部人数的10%!”起点低,目标却不低:不仅要为本项目培养人才,还要为未来七局的市政储备人才,光是外聘解决不了,怎么办?总承包部副总经理李守华回忆起刚进入市政那会,怎一个“愁”字了得。

“纵观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的发展,无一离开学习二字,美国排名前25的企业中,更有80%是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进行改造的。”罗建林说道。

从一开始,总承包部就盯上了学习两字,而打造学习型团队更是当务之急。工作和学习一样重要,要两手抓。

人生二次上大学

在总承包部,有几个数字始终在我们脑海里跳动。

2——填补2处市政空白。

2——成都市综合信用评价排名第二。

3——总承包部持证率达到人均3本。

10——总承包部先后中标成都市政10多个项目,涉及几乎所有市政工程类型。

15--在同高手云集的成都市政市场15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如果说这些数字都是由市政专业人才完成的,你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但至少有一半非市政专业出身的团队之手,这就相当不简单。“为了学习,总承包部出台管理办法。”人资部的涂琛告诉记者,对于领导层的决心还是颇为吃惊:“我们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从学、讲、研、考四个方面全面考量、监督。”

学---每人选定研究方向:比如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等,然后等通过自学、集体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积累知识,撰写论文并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授他人,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讲---开展锦江小讲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人人可以上讲台。到目前已授课100多期,授课员工自已制作PPT、自定主题,轮流主讲。在展示自我抒发观点,独辟蹊径成功超越的同时,又能尝到“思想交换”的无限成就感。

研——内部专业讨论会:征集跟工作相关议题,如城市高架、桥梁、综合管廊等,然后内部开展业务研讨,互相分享新技术、新工艺,增加集体的智慧。

考——引导考取国家资格证书:通过任务指标,薪酬考核等模式“倒逼”员工考取国家资格认证。

总承包部总经济师刘勇继是有名的学霸之一,拥有水电、市政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等资格证书,正在备考注册税务师。中专毕业的他因为学习陆续取得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14年工作勿忘学习初心,10多万元花费。多少次孤灯残影夜读书、多少日三更睡五更起,知识却如“春起之苗”,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清楚。“每次一接触新的领域或者更深层次的挖掘专业知识,总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种不足、或者说危机感一直支撑着我学习。”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刘继勇知道,自己一刻也不能停下,领头羊般的示范作用下,弥漫在团队中的学习气氛也日益浓厚。

在这里,记者不仅想到,什么是先锋,什么是党员干部,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

“除了内部的学习,我们也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举措。”据涂琛介绍,总承包部数次请政府部门、专业监理来讲课,主动参加综合管廊、高架施工等的培训班和交流会,参观中建、中冶等单位的工地对等市政项目。

学习的过程相当枯燥,涂琛比喻仿佛又上了一次大学,“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是些陌生的领域知识,我们都是单方面的接受,完全没有对话的可能。现在授课老师还没有说出某个项目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时,我们已经能说出来了,用的全是专业术语。

改变凝聚工匠精神

“刚开始要求学习的时候,我有些懵。工作几十年的老员工,还像小学生一样学习,确实感觉精力和思想跟不上。”总承包部安全质量总监邹会均曾经也纠结:“其实领导的意图也可以理解,我们从水电建设工地走出来,连一个市、省级标化工地都没有,没有任何奖项、任何业绩、任何知名度,怎么办啊?不学习,难道叫我们又回到山里去?”

“有一次,同时接到两个课题——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头都大了。我以前一直是搞水电的,一个综合管廊就难啃了,还同时来一个海绵城市,关键不但要自己学,还要给别人讲,而且只有3个月时间。”此前,邹会均一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对本专业知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一直扮演着老师、师傅、专家的角色,似乎也认定安全管理就是她一辈子的职业。三个月时间,搜资料,看书、看论文,她好像又回到了读书的时光,重新成长了一次。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她还没有老,人生还有其它选择和可能。

“说真的,我要感谢锦江这个团队。前段时间,公司信誉评价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在我和杨志的头上,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各种条款我们不用看书都能背下来。”为什么?得益于“锦江小讲堂”,信用评价体系的财务、经管、市场投标的相关知识以前在小讲堂听过,拿来就用。邹会均不止一次迷惑,我管安全的,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啊?没成想现在就真的用上了,正应了未雨绸缪的老话。

负责财务的陈婧拿到“国家经济形势及财政金融政策对总承包部管理工作的影响”课题时,不禁“哇”一声惊呼,“这么大的课题我怎么入手啊!”可是当这个80后用十九大的报告、总书记关于经济板块的论述、中央机构改革会议、魏杰教授的报告侃侃而谈,只花了不到三月时间。

“其实国家很多新旧条款论述看上去都差不多,变化也就那么一两个词语。”为了清晰这些变化,陈婧只好用几种颜色的笔做标注,甚至专门做了一张对比表格用作分析。原本学习财务的陈婧对数字很敏感,两个月下来对词语也变得敏感了。

对于学习,陈婧有很强的内生动力,这源于她工作中感受到的强烈变化。“这几年,中央到地方执行力变得特别强,中央下一个文件,下面很快就开始反应了,也对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压力。” 夜深人静时,她常常问自己,离开了这个岗位我能做什么?未来这个岗位需要什么人才?“现在,机器人都会做账了,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危机感。”有诸内而形于外,悄悄地,陈婧也在发生改变。以前出去办事,走不通的时候往往就是给领导汇报一个“不给办”,现在她更多的是深挖原因,再想办法去解决。“也许是这几年我最大的转变——从一个记账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在锦江,你能真实的感受到紧迫感,从40不惑的邹会均,到30而立的陈婧,她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升级,也许这就是所谓工匠精神,本质上是对职业的敬畏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做好人生每个阶段应该做好的事情,并把喜欢做的事情尽可能地做到极致,甚至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那样愿意为此付出一生,你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

融入正在发生

从量变到质变其实很难分清一个边界,但质变就是那样发生了。总承包部的每一个质变都是从量变发生的。因为他们在不断累积,因为他们在前行,他们的改变,既是个人的命运的升华,也是团队的财富。

在这其中,80后杨志的感触更为真实,从大专毕业到待岗,从四处碰壁到自我改变。是学习改变了他,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自己不再受贫穷的困扰,杨志不断努力学习。因为学习,几年间,杨志从工程部的科员成长为副主任,再到安全管理部任副主任,专职成都市政工程信誉评价的工作。他的每一步改变都无比真实,因为要考造价师,他把一本厚厚的资料硬是翻看得“自然卷”。这种真实让我们感受了正能量,这种真实也让总承包部的学习深入团队的每一个人。

“我们从水电走向市政,最大的变化并不是工程性质,而是我们面对的市场变了。” 李守华以前干水电项目,在固定的区域施工,面对的就是监理、业主,到了市政项目以后,发现需要跟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名片,怎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么赢得深入交流的机会,不光靠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精气神、谈吐、修养,这些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水电人所欠缺的。“锦江小讲堂不仅是个学习方式,更是个综合锻炼平台。”

开办之初,总承包部要求所有员工包括车班的师傅也必须听讲。但是这些知识对师傅们来说很难很枯燥,有些当堂打起瞌睡。大家都劝,“算了吧,反正他们学了也没有用。”总承包部总经理罗建林却不认同:我们是全员学习,无一例外,打瞌睡就让他们讲课,就讲安全行驶用车。

随着监管工程增多,总承包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小讲堂的安排随机起来,大家却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问涂琛,什么时候开讲呀,我有个课题想分享,能不能安排一下呀?

“大多数人只是断章取义或者浅尝辄止地理解学习型团队,并用以往简单化、运动式的老方法来抓信息化时代的团队学习。实际上学习型团队是以学习为切入点和抓手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它不仅涉及知识的获取及其形式与方法,还涉及团队内部的任务模式、组织结构、工作机制与流程、文化价值观念、知识信息资源等一系列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李守华自豪的是,他们的管理模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经过总承包部洗礼的员工,正源源不断的输送往各个市政项目,总承包部编写的行业规范也正慢慢推广开来。

在我们快离开的时候,李守华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水电七局刚刚中标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项目,这是目前世界上规划在建的最大的城市综合项目,我们的未来围绕着龙泉山而改变,也围绕着学习而改变。


资讯编辑:季幸 18017665087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