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建筑网> 百年频道>资讯>名人名言> 箜篌揽胜起彩虹

箜篌揽胜起彩虹

分享到:
评论
摘要:

夏风暖暖,树木繁荫。 贾鲁河畔,刺目的阳光与绿色的水面交织,她就在我视线的远方。 在郑州文创园区,七里河与贾鲁河在这里交汇,亚洲最宽无背索斜拉索大桥--中牟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就坐落于此。 看,在...

夏风暖暖,树木繁荫。

贾鲁河畔,刺目的阳光与绿色的水面交织,她就在我视线的远方。

郑州文创园区,七里河与贾鲁河在这里交汇,亚洲最宽无背索斜拉索大桥--中牟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就坐落于此。

看,在这湾碧水之上,大桥划出一道彩虹,形似一个巨大的箜篌……

中牟的新地标,传承箜篌文化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这首乐府诗,耳熟能详,诗中所描述的箜篌却鲜为人知,更不为外界所知的是。

箜篌,这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郑州市中牟县是古代“箜篌城”的所在地,是中国箜篌文化的起源地。

2015年3月21日上午,由中电建路桥公司和水电十一局承建的中牟县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大桥设计源自“箜篌引凤”的灵感,暗合园区“引资”的寓意,是连接郑开大道和商都大道的关键工程,也是中牟县的地标性建筑。

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全长890米,桥梁全长526米,宽达55米,大桥的桥面宽度创造了无背索斜拉桥的亚洲之最。

最具特点的两个主塔为预应力混凝土斜塔,上塔柱垂直高度71.6米,与水平交角60°,混凝土部分分10段浇筑成型,装饰塔为凤首,钢凤首箜篌造型为钢结构,兼具景观功能和配重功能。

攻坚克难,科技之光闪耀亚洲之最

提起这座大桥的施工难度,可谓数不胜数。

大桥开工不久,难题便随之而来,在河中要进行大型深基坑开挖,这个问题就难倒了众人。

大桥主塔承台位于河道中央,基坑开挖尺寸47×53米,深度为12.5米,属于超大型深基坑。

该地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结构为沙土层,地下水位高。要在现流动河水河床向下开挖近10米,基坑开挖时边坡极易塌方。

项目总工李廷钰说,深基坑开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后续工作难以开展。干工程哪有不难的,干工程就是要攻坚克难。

为了编写新的施工方案,李廷钰带领技术骨干仔细进行实地勘察,不分昼夜反复论证,拜访多位桥梁、地质专家进行探讨,最终确定采用引孔法做钢板桩和扩大型锚索施工方法,解决了粉沙地质中存在硬层和做锚索时与工程桩、工程试桩发生位置冲突的难题。

大桥主跨总长120米,采用钢混结合梁结构。钢箱梁安装和钢混结合段施工是又一大难题。钢箱梁为横向分段,块体数量多,现场缝数量多且为全位置一级全熔透对接焊缝。

针对这一难题,项目部采用悬臂吊装法,根据实际吊装需求及运输条件施工,并从外部聘请高级焊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艺效果。

斜塔混凝土施工是最大的难题。塔身倾角及分段长度上均为罕见,且国内外主跨超过100米的无背索斜拉桥桥塔多数为钢塔,而该桥梁主跨120米,主塔采用混凝土塔柱,其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项目部技术人员查资料,做计算、模拟、分析,制定出在斜塔仰面设置悬臂挑梁支撑的施工方案,满足自重和施工荷载受力要求,解决了爬模施工的安全问题。

围绕斜塔施工,项目部开展多项科研技术创新,加强与西南交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合作,优化主塔施工工序,建立应力应变监测体系,开发爬模智能监测系统和BIM工程管理系统。

借助BIM技术可以展现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桥梁的进度和变化,以此指导现场施工。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对大桥进行拍照,展示主塔液压顶升爬模施工、斜拉索的安装、索力调整及应力控制等关键技术要点,并用采集到的信息对大桥进行逆向建模。

BIM技术在贾鲁河大桥工程中的应用,是一种三维可视化的新体验。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大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

大型深基坑降水、钢混结合段施工、斜拉索安装……项目部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破解了一道道难题,不仅保证了大桥的施工安全和质量,还有效缩短了主塔每节段的施工周期。

安全履约,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水电十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玉峰始终牵挂着大桥的施工安全,大桥建设过程中,他多次来到贾鲁河大桥项目调研,围绕大桥的特点及施工难点,他一再强调工程的“安全、创新、创优”。

张玉峰在调研中强调,贾鲁河大桥项目特点突出,施工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预防,防止出现模板坍塌、支架倾覆等事故的发生。要求项目部要重点围绕斜塔施工检查模板、混凝土、冬季施工保温措施等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对安全理论数据进行细致验算。做好对模板挠度、强度以及受力点的变化和变形观测,切实保证混凝土浇筑安全。

“保证贾鲁河大桥安全施工是重中之重,要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把安全履约放在首位,始终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项目经理席军现这样说。

开工之初,项目部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入场教育和安全培训。项目部每天都要在用电安全、机械安全、施工设施安全等方面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则下发通知单限期整改。

在施工现场的每个作业面设置专职安全员,随时随地进行安全监控。项目安全总监李宁说;“安全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安全工作必须做到警钟长鸣,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

安全主管高磊是项目部出了名的“大嗓门”,并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听,高磊在现场又开始发飙啦:“小王,你把安全帽带戴紧一些”、“大家在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老刘,这一侧的安全护栏出现了松动,抓紧时间组织人整改”……

大桥在安全的保障下不断延伸开来,主塔也实现了节节攀升。

闪耀央视,点赞最可爱的电建人

作为亚洲最宽无背索斜塔斜拉桥,该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7年9月29日,央视频道对大桥顺利实现合龙进行了聚焦报道。

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贾鲁河大桥;厉害了,这群我的电建人。

施工部主任宋书杰,是项目部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人之一,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施工现场对讲机里听到最多的呼叫就是“宋主任”。

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当天,晚上下起了小雨,他和工友们鏖战通宵。凌晨3点多,截流成功。

大桥一工区主任李鸿,身材瘦小,做事干练。每天一大早,他都会和现场的技术员和作业队沟通好当天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协调各种资源,保障工程施工。

大桥主塔施工时正值冬季,工程技术部专门编写了相应的冬季施工方案,混凝土保湿措施采用蒸气炉,24小时监控,主塔混凝土中埋设测温元件,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度,避免混凝土开裂。

大桥质检员朱浩,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小伙子敦实健壮,他当时负责夜班监控主塔混凝土温度。站在桥上,风头如刀面如割,朱浩像一座小山一样屹立在浇筑现场,每隔一小时就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记录。

我是主动要求上夜班的,我这么壮实,比较抗冻,朱浩笑呵呵地说到。

像宋书杰、李鸿、朱浩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三年光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以建设亚洲之最为荣,用责任和担当铸就精品。

为这群最可爱的电建人点赞……

2018年3月20日零时,贾鲁河大桥正式通车。家住中牟城区的张强第一时间驾车“尝鲜”大桥通车的速度和激情。他说,我每周都要去两次郑州东区办事,现在大桥通车了,我可以直接开车走人文路到郑开大道,这比之前可以节省了20多分钟。

水流潺潺,大桥巍巍,夏风吹开了岸边的荷花,红白色相间斜塔色彩鲜明,一根根斜拉索恰似箜篌的弦丝。

行走在大桥之上,抬头仰望,静心倾听,这是一曲属于电建人的动人乐章……

 

 

大桥施工形象

 

 

央视聚焦大桥合龙


资讯编辑:常倩丽 13916196852
资讯监督:汪华 021-26093067

相关阅读

为你推荐